網站首頁 國小作文 國中作文 高中作文 體裁作文 英語作文 原創專區作文
當前位置:作文營 > 自然 > 

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精選10篇)

欄目: / 釋出於: / 人氣:2.03W

篇一: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精選10篇)

爆竹聲中一歲除

趙若涵

春節,是一年的歸宿,是一個美好的起點,也是一個溫暖的終點。春節,是遠方遊子回家的理由,是親朋好友美好的祝福。春節,在紅色喜慶的春聯裡,在響徹雲霄的爆竹聲裡,在孩子們幸福甜蜜的笑臉裡。

——題記

關於春節有這麼一段傳說:古時候,每年臘月三十晚上會有一隻叫“年”的怪獸出沒,危害鄉鄰,後來人們發現那怪獸異常害怕紅色和巨響。於是,在每年的除夕夜,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貼著紅對聯,大街小巷都燃放爆竹來驅趕年獸。“過年”的說法便由此而來。

記得小時候,我們每年春節都會燃放爆竹。那時,一個院子的小孩兒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玩得歡喜雀躍。可因為我們年紀小,所以還不敢燃放爆竹,總是在一旁看著大人們放,在淡淡的火藥味裡,我們跳躍著,歡笑著,空氣中到處飄灑著歡樂的氣息。那小孩子們玩什麼呢?我們玩一種叫“手花”的東西。所謂“手花”,其實就是一根“長棍兒”,用打火機把一頭點燃,就會“噼裡啪啦”冒出火花,像開放在手上的花朵,煞是好看!

後來年長了一些,我敢嘗試放爆竹了。第一次燃放爆竹時,我的心像揣著一隻小兔子一樣,砰砰地跳,既興奮又緊張。這次,感覺爆竹的聲響簡直是駭天震地,嚇得我差點兒摔了個大馬趴。不過幸運之神“扶”了我一下,那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只是引來了周圍小夥伴們陣陣咯咯的笑聲。就這樣,在爆竹聲聲裡,在歡聲笑語中,我們度過了一年的最後時光,也開啟了嶄新的一年。不知不覺地,燃放爆竹成了小夥伴們過年最期待的事情,也成了童年時光裡最難忘的回憶。

現在,雖然為了保護環境已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了。但每當過年,我還是會想起小時候燃放爆竹時那濃濃的年味兒,和爆竹映襯下童年小夥伴們那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

篇二: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不同的節日,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的習俗:有人會吃湯圓、有人會放煙花、有人會吃月餅……我們的家鄉會在除夕一起包餃子,一起吃餃子。

看廚房!直接爸爸拿著菜刀正在剁豬肉,剁碎後加調料攪拌;弟弟拿著韭菜,放進水盆裡,仔細的洗著,把韭菜切成拇指大小的小截。接著把韭菜和豬肉調合在一起,並加入調料進行攪拌,餃子餡就好了!

再看客廳!我和弟弟按緊和麵的盆,舅舅則負責和麵。首先放入適當的麵粉,接著倒入水,攪拌均勻後開始和麵,直到手上沾不到一點面為止,麵粉揉成一個團就好了。

接下來我們所有人拿起一個餃子皮,再放入適當的餃子餡,將邊緣對摺上,就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

媽媽和舅媽把一個個餃子下入鍋中,煮了二十分鐘左右,再把餃子放入盤中。那餃子真的是太可愛了,白白胖胖的像個白胖子。

大家有說有笑的吃起餃子,每個人臉上都是開心的笑容,好像美麗的花一樣。

除夕夜的餃子太香了,我狼吞虎嚥,任憑餃子的香味,在我的嘴裡盪漾,並且一直到我們的心裡。

篇三: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元宵習俗之湯圓

作者羅舒顏

提到元宵節,大家一定會想到湯圓吧!

可是,為什麼元宵節要吃湯圓呢?我問爸爸,爸爸告訴我:“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天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原來如此,那我們家也要團團圓圓。

想要團圓,那就得吃湯圓,這次,我要自己包湯圓。

第一步,上網查詢資料,拿紙筆記下需要的材料,加工步驟,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先準備材料:糯米粉、熱水、花生醬、糖。準備好後,就看我大顯身手吧!以前只是看過別人做湯圓,心裡也躍躍欲試,機會終於來了。把糯米粉倒入大碗裡,把熱水一點一點的倒入糯米粉中,直到調成糯米麵團(一定要用熱水,否則麵糰容易開裂,包的時候很難包住餡)。把麵糰分成一個一個小劑子,要差不多大,不然成品會大小不一致。接著在花生醬里加一點點糖,把麵糰壓扁,然後把花生醬包入麵糰中,虎口收緊。右手按餡,左手收緊,動作要連貫。包完餡再輕輕搓圓,然後表面裹上幹糯米粉。一個個湯圓像一群白花花的小懶豬,躺在盤子裡,真可愛,我不禁開始讚歎起自己的手藝。

接下來就是煮湯圓了。在鍋中添水,燒開後下入湯圓,看著一群白團子在水裡翻滾,像極了夏天在泳池裡嬉水的小朋友們,上躥下跳,直到全部浮出水面,才安靜下來。這就算熟了,可以盛出來了。

把做好的湯圓放在盤子裡,端上餐桌,讓全家人品嚐下我的勞動成果。家人們連連稱讚,爸媽每人都吃了一大碗,看大家吃的這麼香,我心裡也甜滋滋的。

甜甜的湯圓真好吃,尤其是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做的湯圓,讓人感覺美味又幸福,生活都變得更甜蜜了。

篇四: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作萬炯華

“離家三裡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在我的外婆家,那裡的過年風俗可謂是與眾不同。

常德的團年飯不一定在大年三十吃。外婆說:“一家人齊聚,無論何時何地就是團圓。”為了與家人團聚,人們會推遲或提前吃團年飯,只為享受歡聚一堂的喜悅與幸福。而在去年,因為我到外婆家過年,所以團年飯就提前到臘月二十八舉行。在開闊的包廂,一位位認識不認識的親戚陸陸續續地進來。他們相互打著招呼、討論著過去一年的年景。興趣勃勃的孩童、高談闊論的大人,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房間。我閉著眼睛,感受著撲面而來的年味兒,不禁輕聲讚歎:“過年真好!”

就在這時,一陣誘人的香味兒從我鼻子前飄過,我猛地睜開眼睛。“這是飯菜的香味!”一道“油燜大蝦”被服務員端了上來。人們不再談話,紛紛坐上圓桌。可坐50人的包廂,竟座無虛席。外婆說:“吃團年飯坐圓桌,本就是過年的一種講究,它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來年風調雨順。”菜一道道上來了,桌上的氣氛也越來越活躍。“臘豬蹄、紅燒肉、鐵板魷魚……”一道道佳餚數不勝數。“紅燒排骨、年糕五花肉、青菜、芋頭……”咦?在這樣的盛宴裡,為什麼會有青菜和芋頭之類的尋常菜?我心中暗暗稱奇,決定問問媽媽:“媽媽,為什麼在這麼多美食中會有青菜、芋頭?”“噢,你想知道嗎?”媽媽笑著問。“當然了!”我肯定地點了點頭。“那幾道菜都有著特別的寓意。芋頭寓意來年有個好兆頭;粉條象徵勤儉持家、細水長流;蔬菜有著健康長壽的涵義。”媽媽耐心地回答。“原來是這樣。”“這還不止呢!在常德,吃團年飯會擺上一條生魚,寓意年年有餘。這條魚還必須是鯉魚,表達“鯉魚跳龍門”的美好意願。這些菜即使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依然是團年飯必有的菜餚,再加上味美而價廉,即使在物慾橫流的現代,依然是餐桌上的常客。”

我聽著媽媽的話,看著桌上那幾道樸實無華的菜餚,頓時覺得它們就像歷經歲月的老人,無論何時,他們依然守望著人們內心最單純的心願,直到永遠……

走出飯店,幾個忍不住誘惑的孩童已放起了爆竹。在陣陣爆竹聲中,我分明感受:年真的到了!

除了吃團年飯,常德的祭祖也顯現了獨有的特色。在大年三十傍晚,一家人帶上香燭前往祖墳祭拜,叫“送光明”。“送光明”時是不放鞭炮的。而過了午夜十二時,家家門口都會點上香燭,點燃鞭炮。在“噼裡啪啦”的聲響裡,新的一年悄然而至。這個活動叫“迎新春”,有辭舊迎新,祝來年美好幸福的涵義。在正月七年級,人們會來到祖先墳墓前祭拜,並唸叨過去一年發生的事情和新的一年的計劃。這些活動,都充分表達了常德人民對先輩的緬懷和尊重。先輩們絕不會因生命終止,時間的流逝,而被後輩遺忘,他們會被珍藏在內心的最深處。這就是常德外婆家的過年風俗。

我喜歡常德過年風俗。這些風俗無不顯露出常德人民的勤勞善良、重情重義。你還知道哪些風俗習慣?快來和我一起分享吧!

篇五: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獨特的風俗,我的家鄉也有一項獨特的風俗活動:做艾葉齋。

艾葉齋又名青團,艾葉粑粑,它象徵著春天的氣息。

有一次,我也跟著大人們一起做艾葉齋。先將採來的新鮮艾葉洗乾淨,放入加了食用鹼的開水中沖洗,撈出來瀝乾水放置一旁。糯米粉和米粉按1。5:1的比例混合,再將艾葉按1:1的比例與粉摻和,用手大力按揉,直到艾葉都碾碎成綠色的麵糰,再揪下一塊大小適中的麵糰放在手心揉成扁圓的球形,但無論我怎麼揉,和父母做的相比,我做的簡直是歪瓜裂棗。

我們家吃的一直是沒有陷的,有些人家會包上餡料,雖然加上餡料更有風味,但我還是更喜歡原味。

把做好的艾葉齋放入蒸鍋中,蒸10分鐘就可以出鍋了。往往這時,我會迫不及待用筷子夾起一塊,吹一吹就直接往嘴裡送。或蘸上豆粉、白糖都是不錯的選擇。一口咬下去,脣齒留香,滿滿的都是春天的氣息。再配上它翠綠的顏色和清新的香氣,簡直讓人回味無窮。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風俗各不相同,不同時空,不同快樂,每種風俗卻都有著獨特的意義並存在著。

篇六: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你知道“興東福地”是哪兒嗎?沒錯,就是我的老家安豐(安豐鎮屬於興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方的風俗文化也不一樣。我的家鄉就有個很特別的風俗:十六夜。

為什麼說十六夜特別呢?大家都知道,中國在正月十五會過元宵節,而在安豐,大家卻在正月十六鬧元宵。大概是應了那句老話:“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吧!其實十六夜的由來有兩個傳說:

宰相李春芳回家鄉過十五元宵節,然而在路上耽誤了,十六才到興化,宰相回鄉,鄉親們又聚集一起點燈籠,熱熱鬧鬧的“十六夜”就一直傳下來了。

十是朱元璋打敗了張士誠,由於之前損失較大,遷怒興化,就想點興化人解解氣,於是定在正月十五這天到處殺人。誰家門上有燈就說明誰家過得好,就得殺。劉伯溫知道了,就想救下興化老百姓。於是告訴他們正月十五不要過元宵,也不要要點燈玩燈,否則會有災禍。到了正月十五,朱元璋派的人到興化了,看見整個興化基本沒有人點燈,幾個不相信劉伯溫的人點了燈,被殺了。從此以後,興化不再過元宵,只過十六夜了。

安豐的十六夜,只是鬧元宵嗎?不更重要的是跨火把!“十六夜,跨火把,跨了火把黴氣叉。”每到正月十六的晚上,大街上四面八方都湧來了人。街道旁的小販賣著各式各樣的花燈,有兔子的,有飛機的,有娃娃的……人們提著花燈,牽著小孩,聚在街道上。不一會路上變得水洩不通。人群中間,有一塊空開的場地。上面燃著火堆,火焰“噼哩啪啦”地笑著,和人們一起歡呼十六夜。

接著十六夜的高潮開始了!人們在火堆幾米遠的地方助跑,然後飛快地越過火堆,身體從幾米高的火焰中穿過去。看得人心驚膽戰,但又躍躍欲試。聽我媽媽說,她小時候過十六夜,都會穿舊的衣服,因為擔心穿新衣服會有火星跳到衣服上燒壞了。媽媽還說,跨火堆要跨三次,第一次是跨掉舊年的煩惱;第二次跨入來年的美好,第三次跨入幸福的大門。

“十六夜,剝餈粑,吃了餈粑劃連叉”(劃連叉又指側手翻,安豐的方言。)奶奶在十六夜裡,還會烙餈粑。用水和米粉調成厚粥狀,倒入抹過油的鍋中煎烙成兩面金黃的餈粑。希望當年能買田置地。

安豐的十六夜還有“炸老鼠眼”、“送鞋子”“偷船樁”等習俗,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家鄉安豐鎮玩一玩!

篇七: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看,一幅幅喜慶的春聯,聽,一陣陣響亮的鞭炮聲;聞,一股股年夜飯的香味。盼著,盼著,春節就來到了我們身邊。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無論大人們有多忙,都要回家和家人們團圓。臨近傍晚,大人們開始準備一年中最後一頓飯了。年夜飯中得有一條大魚,象徵著在新的一年裡“年年有餘”,還有一盤丸子,寓意著“團團圓圓”,有一盤如玉一般晶瑩的大白菜,代表著“遇百財”。等人都到齊了,就開始細嚼慢嚥地吃年夜飯。這頓飯要慢慢吃,邊吃邊守歲。較小的孩子都睡去了,大人們就靜靜地守歲,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大年七年級,一年中的第一天。人們備好了壓歲錢,把紅包交給小孩子們,小孩子們會樂得合不攏嘴。壓歲錢還有一個有趣的由來: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崇”的怪獸,在大年七年級的晚上來嚇小孩子。有一戶人家的小孩子得到了八枚金幣,他在臨睡前把金幣用紅布包住,放在枕頭邊。當“崇”來嚇這個小孩時,用紅布包著的金幣突然金光一閃,把“崇”給嚇跑了。原來那八枚金幣是八位老仙人變的。村子裡的人知道後,紛紛效仿。由於“崇”與“歲”同音。所以就變成了“壓歲錢”。

春節最熱鬧的事情就是放鞭炮了。小孩們捂住耳朵,目不轉睛地盯著鞭炮,眼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嘴巴樂得合不攏。鞭炮的響聲傳遍了大街小巷,使街上增添了幾分年味。

春節來也匆匆,去的也匆匆。一眨眼,充滿年味的春節就過去了。

篇八: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貼對聯

張雅菲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屋外傳來了爆竹的聲音,正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過年了,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定南有許多的風俗,我覺得最開心的那還是貼對聯了。

走出房間,看見了桌子上的對聯。於是,我對爺爺說:“爺爺,這個對聯現在貼嗎?”“對呀,過來一起貼。”我開心地應道:“行呀!”我與爺爺拿了一把剪刀,一卷膠布,一把椅子。我們先把門的兩邊貼好對聯,我對爺爺說:“爺爺,你往左一點,別往太過,再往右一點……不,往左……往上一點,好,就這個位置,很好。”貼好兩邊,貼門的上面,貼好後,有一隻金魚蹦了起來,我壓了壓,壓了怎麼又起來了?

爺爺對我說來貼陽臺門,我對爺爺說:“要不我來幫您貼吧?”爺爺對我說:“你居然嫌棄我貼的慢,你來。”貼了之後我才覺得貼對聯真的好累,頭一直抬著,可真累呀!早知道我就讓爺爺來完成這下面幾個了。我們又開始比劃了起來,我們吵呀吵呀!終於把對聯都貼好啦!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個意思是,天剛亮起,家家戶戶都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年。

我們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在新的一年裡,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加油!

願我們家在新的一年裡,幸福美滿,萬事如意,四季平安、快樂。大人們工作順利,小孩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篇九: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民俗文化之大觀,水鄉風情之博覽”。說的就是我的老家泰州姜堰。姜堰區有著“溱潼會船甲天下”的美譽。今天我就帶你們領略一下姜堰最具特色的風俗——溱潼會船。

去年,我來到了溱潼會船節的現場。只見湖面上彩旗招展,迎風飄揚。隨著主持人宣佈會船節開幕式的開始。現場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湖面上放起了彩煙,宛如一朵朵五彩繽紛的蘑菇雲霧漂浮在溱湖上空。

先出場的是代表各個鄉鎮的大花船。花船五顏六色,張燈結綵。船上的表演者們有的在悠揚的琴聲中翩翩起舞;有的在喧天的鑼鼓聲中盡情地舞龍。真是好不熱鬧。我環顧四周,到處遊人如織,座無虛席,就連公園裡的小土丘上都站滿了拍照觀看的人。花船駛過後,數百條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小船,在鏗鏘有力的豪歌聲中從四面八方駛來,彙集至湖面中央,等待賽船。

比賽開始了。數百條船如拉滿了弦的弓箭,向終點飛去。選手們飛篙走漿,弄潮激浪。個個都漲紅了臉,憋足了氣,撐船動作整齊劃一。湖面上霎時湧出了一簇簇雪白的浪花。只見這個賽沖天之箭,那個似出水蛟龍。選手們紛紛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大家你追我趕,生怕一不留神就會被其他船隻所超越。現場人聲鼎沸,觀眾們不惜體力為自己支援的船隊加油打氣,歡聲震天。這哪裡是一場比賽,簡直就是一場大慶典。選手們越撐越快,越撐越歡。終於,第一艘船上的選手們奮力將篙子一撐,船直抵終點。觀眾席上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喝彩聲。

各式各樣的船隻,激動人心的歌曲,飛篙走漿的選手以及如山如海的觀眾……真是氣勢沖天,熱鬧非凡。

楊柳依依,煙波渺渺,十里溱湖蕩碧波,千舟競發逐春潮。溱潼會船名揚天下且獨具魅力,成為泰州市一張響亮的名片!

篇十: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我的家鄉在臨潼,我最熟悉的其中一個風俗,叫“補天,補地”節,

農曆正月二十前不準燒乾鍋,要到這天才行,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烙幹饃,饃烙好後,先給房上扔一塊是謂“補天”,再給地上撂一塊,是謂“補地”。

中國神話傳說中有工共與祝融之戰,共工敗而怒觸不周山,遂使天柱折壞,天傾地陷東南,人間遭受了一場可怕的災難,女媧端來東海之水,澆滅了大地上的火,又從大江河撿來彩色石子練成石漿,擀成一個又一個薄薄的石餅,首先補好了天,接著又用同樣的辦法,正好二十日補好了地。

由於這位女神補好了天地,使得天地之間恢復了原來的美麗,也使這次災難中倖存下來的人們得到了拯救,並得以繁衍生息,傳宗接代,有了現在的美麗世界,人們為了紀念女媧補天,補地,拯救地球人類豐功偉績,便把她尊為“老母”,並在農里正月二十這天吃烙饃,過補天補地節,這個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