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小作文 国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英语作文 原创专区作文
当前位置:作文营 > 话题 > 

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读后感(精选7篇)作文

栏目: / 发布于: / 人气:1.98W

篇一: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读后感

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读后感(精选7篇)作文

朱丽

一本《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开启了我的诗歌之旅,唐诗之路,我与山水、唐人不期而遇,领略了一番古人的“诗和远方”。

翻开这本图文并茂的诗集,最吸引我的是书里边一幅幅山水墨画,名山名人在画中栩栩如生。反复阅读,我对书中唐诗有了一些理解,理解诗中的故事、心情,也感受到了山水之中无限的美好。

置身诗海,我仿佛看到了诗仙李白雄心入梦至剡溪,观“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又见“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峭壁、海日、碧空、天鸡、乌云、水波,组成一幅色彩鲜艳又瑰丽变幻的奇景,让人“流连忘返”。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之间,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经历过岁月洗涮的山水与诗人当时的心境融为一体。透过短短的几行文字,能感受到诗人李白张扬夸张的文风,豪放洒脱的个性和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在诗人张乔的《越中赠别》中与李白的豪迈截然不同,“别离吟断西陵渡,杨柳秋风两岸蝉”,看着画中的别离情景,从文字中体会到了诗人对友人强列的不舍,仿佛听到秋风伴随着两岸无尽的蝉声,心中热血翻滚的烦意久久不能平静。

诗人顾况的诗——《临海所居三首》中描述“此是昔年征战处,曾经永日绝人行”,过去这里是征战无人生活的地方,但当时的诗人来到此地,感受到的是远离战争的宁静美好。“山连极浦鸟飞尽,月上青林人未眠”,月上枝头,看山水一色的海边,生活宁静,心态自得。

看到这里,我何常不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打卡诗路的每一处山水,带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寻找共鸣。

篇二: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读后感

洪潇骁

品味书香,经典阅读,在漫长的暑假里,我读了这一本好书——《写给孩子的唐诗之路》。

唐诗——一个汉唐文化的璀璨珍宝。它是中华民族汉文化的见证,向我们介绍几千年前中华大地上的精彩纷呈。而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始于西陵渡,至于巾山,一个生生不息的唐诗之路。

在曹娥江畔的东山,是唐诗之路上山水诗文脉的起点。李白三次来东山,留下了“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所愿归东山,寸心于此足”的千古诗篇。在这里,更有谢安、谢灵运他们的纵情山水,创作了许多著名的山水诗,给后人留下盛世之时他们的洒脱率性。

在临海的巾山中,是唐诗之路的终点。在那里,有豪迈任侠的骆宾王;在那里,有“如疾风送云,收霞推月”的郑虔;在那里,有“一代文宗”之称的顾况;在那里,有“任蕃题后无人继”的任翻。

在这个唐诗之路中,还有许多的山水与诗文,而这一本《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中,有着许多名山大川、文人墨客。他们渐渐形成了这一条独一无二的文化,而这一文化——便是中华民族历代传承下来的汉文化。我们要牢记这些千古绝唱,不要让他们成为历史。

篇三: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读后感

陈妍尚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里面有文字有图画,文字由吴山、胡之澍撰写,配图由陈石林、熊文颖绘画。这是一本写给小朋友关于浙东唐诗之路的故事,讲述了浙江东部这块钟灵毓秀的宝地,有一条文人墨客频繁往来的诗歌文化山水之路。人们来的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领略壮丽的景色而来;有的是到这里为官;有的是来小住片刻;还有的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动人的诗,而这本这书就是告诉我们每一首唐诗背后的故事。

这条唐诗之路,从西陵渡开始,一路过渐东古运河、经会嵇山,远望兰亭,经过曹娥寻父的江畔,来到剡溪,再游天姥山,到天台山寻访石桥……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元白之交”的故事。有一天,白居易在长安,游曲江、慈恩寺,但闷闷不乐,原因是思念他的好友元稹,而元稹出差梁州,并在梁州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和白居易一起游曲江、慈恩寺。真是太神奇了,梁州、长安相隔千里,两个人真是心有灵犀啊!之后白居易和朋友元稹在西陵渡相遇了。离别后他们还继续书信往来,白居易写下了《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其中这句“烟波尽处一点白,因是西陵古驿台”体现了两位伟大的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思念之情。这首诗让我了解了浙东唐诗之路的美和以前人的诗与故事。我好向往他们这种以诗会友,以文会友的君子之交。

《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里面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文人墨客在这条唐诗之路上留下诗与故事,让他们像种子一样开花结果,生生不息,枝叶繁茂;流传至今!

我爱这美丽的诗画,我爱这美丽的浙江,我爱这美丽的诗画浙江!

篇四: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读后感

陈致霖

夏日的阳光穿过书店的玻璃窗,照亮了整个书店,斑斑驳驳的小亮点在书店里游荡着,一本精美的书吸引了我的注意——《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便被他的封面吸引住了。这是一幅以蓝、白为主调的山水画,画中绵延不绝的山脉,静如明镜的江河,江中泛舟,景象迷人。细看,画上隐藏着一幅巨大的卷轴,横卧在众山间,象征着一条路——诗美、画美、景美的唐诗之路。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一幅幅绝妙的画卷,一首首精彩的诗,展现在我眼前。“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篇,一句句意境悠远的诗句,一个个精妙挥洒的文字,引人入胜。一山一水、一花一草,古人们用笔墨勾画出一条依山傍水的梦幻之路。

书中,有一首诗,让我印象深刻。它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这是一首游仙诗。在这首诗中,李白说天姥山“势拔五岳掩赤城”。意思是山势高峻过五岳,盖过赤城山。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幅画面:天姥山高耸入云,根本找不到山顶,四周环绕着层层云雾,却藏不住天姥山的高大、挺拔,那场景一定令人震撼。诗中的意象仿佛将我带入到了绝美的自然风景之中:我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我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降落在天姥之巅。

透过古代文人的诗句,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千年前的美景。我不禁想到,当代的我们,要做些什么来呵护这样的美景,传承这样的文脉,为将来的人、未来的社会创造福祉。习爷爷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愿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像千年流传的诗句一样,绿水常绿,青山常青。

篇五: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读后感

施钰洁

这个假期里我读了《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之书。

唐诗我们从小就听过、背过,不仅会背,还能了解其意思,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怀。唐诗带来的是一种广阔的共鸣,遥远的应和,上天入地,穷尽碧落,有唐诗在,就有情怀在,看到我喜欢的唐诗,配上插画,看着赏析,更能体会诗词对我们的教育和滋养,将成为伴随我们一生的财富。

妈妈从小教导我要饱读诗书,将来会有不一样的气质,会更有想象力,更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每年的二月看到柳枝长出嫩芽时,心里便会默念“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诗句,只要诵读几遍,就会成为我们生命的养分。

唐诗魅力无穷,不管是我们随口就说的“春眠不觉晓”,还是“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这些都在我心中扎下了根,让我们更好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留下的是那些闪闪发光的名字,诗仙是李白;诗圣是杜甫;诗佛是王维;诗神是苏轼;诗魔是白居易;诗鬼是李贺。这些诗人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希望通过背诵及了解古诗,让我们从小就了解中华文化。因为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得让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继续传承下去,继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学唐诗,感受唐诗的美好吧!

篇六: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读后感

林沐尘

《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一书,我爱不释手。诗歌,我一首又一首地背;插图,我一幅又一幅地品;文章,我一遍又一遍地读。

我读懂了,这“唐诗之路”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从地理方位上讲,这条路位于浙江东部,从今天杭州的滨江西兴开始,沿浙东运河,经过绍兴的柯桥、越城、上虞,过曹娥江、剡溪,抵达嵊州、新昌,最后到了台州的天台、临海等地;第二层,从诗歌文化上讲,唐代诗人写下了许多与这条路有关的诗歌,所以这是一条以唐诗为纽带的文化之路。

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唐诗之路的起点古西陵渡口,它是我的家乡。我怎么也想不到时隔一千多年,自己竟然能和这些伟大的诗人在同一片热血沸腾的土地上相遇。此刻,他们正乘坐一叶小舟迎风而上,我的眼睛紧追着他们的身影到达遥远的彼岸……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这是诗人白居易留给西陵渡永不褪色的一笔,见证着他与元稹至深的友谊。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诗人贺知章留给后人的一双眼睛,一颗绵若春天细雨、又永恒如春日阳光的赤子之心。

“禹穴今朝到,耶溪此路通。”这是诗人宋之问“访古迹,找灵感,找共同经历,也许有时候也找幸运”的心声。

“倾国美人妖艳远,凿山良冶铸炉深。”这是诗人李绅慨叹吴越争霸的怀古吟唱,也是回首欧冶铸剑的慷慨高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诗人李白喊出的生命绝响,展现出的一种名叫衣袂飘飘的人生。

“碧涧清流多胜境,时来鸟语合人心。”这是诗人拾得对“人心在自然,处处是风景;自然在人心,鸟儿知我深”的真切体悟。

诗人们或直抒胸臆,或融情于景,有的清新如春泥,有的灿烂如夏花,有的饱满如金秋,有的沉郁如寒冬,真是一路山水一路歌!

那些墨香温存的一笔一划,都是我们成人成才的丰富营养!

因为这唐诗之路,让我不仅读懂了诗歌的深刻内涵,更能理解到诗人的人生境遇和思想情怀。

因为这唐诗之路,让我游历了宽阔的镜湖,欣赏到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盛景;感受到天姥山天地一体、人仙同在的梦幻世界。

因为这唐诗之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李白、杜甫、孟浩然、元稹、白居易、贺知章等大诗人与我们的家乡有着如此亲近的距离。

让我怀着对先贤们的敬意,怀揣《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从足下的浙东古运河源头开始,继续打卡这些堪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唐诗之路上的每一个胜景吧!

篇七:写给孩子们的唐诗之路读后感

朱赵句

此书以“唐诗之路”为主旨,讲述浙东这块宝地里,留下的动人的诗歌与故事。阅完之,你便感唐诗之情、之趣、之境、之韵、之美,愈读愈发觉自己已在唐诗之路上渐渐入微、一往而深。

唐诗之路的开篇便是西陵渡,在此地发生的故事,与元稹和白居易这对知己有关,而这篇故事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则,但为何说其是知己,且听我道来。元稹是靠写传奇故事出名,代表作有《莺莺传》,戏曲家王实甫之著名杂剧《西厢记》的最早来源便是《莺莺传》。后之便无关元稹创作传奇的记载,只有诗流传了下来。因诗,他与同年的白居易成为莫逆之交。《唐才子传》中记载了元稹和白居易之故事。元和四年,元稹去东川出差,仍在长安的白居易约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几个朋友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之后便往李杓直家饮酒,大家兴致勃勃时,白居易却郁郁寡欢大家以为白居易出了什么状况,但白居易却说,他想元稹了,随后便怀思友之情写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此时的元稹恰好抵达梁州,他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他与白居易一起游曲江、慈恩寺,起来后便写下一首《梁州梦》,然后托人寄回长安。长安、梁州相隔百里,他们却都同怀思友之情,身在别处,情同一心,这不正为知己?因此,《唐才子传》对二人友谊给出这样的评价:“千里神交,若合符契。”此时再读此诗,便会为其深厚的友谊而感动。

而最为世人流传的还是“竹筒传诗”这一故事。元和四年,元稹和白居易又于西陵渡结缘了。元稹到杭州后,白居易陪他了四天,可元稹却提不其兴致,以往老朋友好久没见,这次可在江南相邻共事,何不乐矣?白居易写下《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以示纪念,可元稹却说:“莫言邻境易经过,彼此分符欲奈何?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从诗中可看出,他欲有老之将至之悲郁,诗人总是这样多愁善感。而白居易安慰道: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东。勿言一水隔,便与千里同。富贵无人劝酒,今宵我尽杯中。

元稹依旧说:“蹇驴瘦马尘中伴,紫绶朱衣梦里身。符竹偶因成对岸,文章虚被配为邻。湖翻白浪常看雪,火照红妆不待春。老大那能更争竞,任君投募醉乡人。”诗中依旧透露出他对青春不再、老境境无奈的喟叹。

白居易又劝慰道:“为向两州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

诗筒是用来放诗稿以便传递的竹筒。邮吏过江送诗筒,仿若今朝漂流瓶,何不觉有点浪漫?

第二天,白居易送元稹到钱塘江边上船,二人分别之情难以挥去,于是白居易又信笔写下:烛下尊前一分手,舟中岸上两回头。归来虚白堂中梦,合眼先应到越州。

元稹到西陵度,天色将晚,深情回眺杭州,写下《别后西陵晚眺》一诗,放入竹筒,让邮吏送到杭州。

白居易阅读此诗,欣然会心,即刻写下《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

山水之景,二人之情。天长地久,延绵不断。二位诗人之友谊,早已不能从诗中概论了。而元白“竹筒传诗”于此开启,已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一段佳话。

而那句“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已为后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唐诗之路永走不尽,它的意境、情趣滋养着人们,走上这条路,览浙江山水,看风土人情,悟诗情意境,寻文字之源,阅诗书画卷。通过唐诗,走近绝美的诗画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