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小作文 国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英语作文 原创专区作文
当前位置:作文营 > 原创专区 > 精选

读《乡土中国》有感作文

栏目: 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1.95W

这个双休日,爸妈带我和弟弟回老家。弟弟坐在奶奶家门口的小板凳上神秘兮兮地对我说:姐姐,我发现一个秘密:爷爷奶奶家是谁都可以进来的!据我观察,爷爷奶奶只要不出远门,从来不会关门,你看,一会儿楼上那个奶奶来聊几句,一会儿隔壁的爷爷来借个火,一会儿旁边楼里的大伯大婶买完菜来歇个脚……根本不用敲门,自然而然就进来了,和到自己家一样……

读《乡土中国》有感作文

我看着弟弟一本正经,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那个样子,觉得很有意思。是啊,乡间田里,家家户户白天不都是敞着门的吗?但是,细细思考却觉得这话耐人寻味得很,没有监控的乡下为什么可以做到开门敞户、鸡犬相闻,又有门禁又有监控的城里家家户户的门却要锁了一道又一道呢…?

想起近日看的一本书来,用《乡土中国》里的话来说,这就是中国社会最根本的乡土性吧。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熟人”的社会是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乡土社会是具有地方性的。在上个世纪,大部分的乡下人生于斯、死于斯,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自己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的生活模式,生活在乡土社会的这群人们,其实是被生活困在土地上的一群人,他们周围的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如果说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出现一种现象,每个孩子都是在大家的眼中长大的。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乡民之间会多方面、经常性的接触,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可以称之为“熟悉”。我的爷爷奶奶是在这片田上长大的,他们的爷爷奶奶也是在这片地域上过完一生的,身边的所有邻里全部都是一起长大,一起生活的。爷爷奶奶们只通过脚步声就能判断“来者是谁”。家里缺了一根葱,可以去问隔壁的杨大妈借;对面的邹伯少了一口米,可以挥手借出去。这样的圈子就是个如同《乡土中国》中所说的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我们这次回老家也是因为我爸爸表哥的儿子十六岁生日办酒席。请的全部都是乡里乡亲,亲戚朋友,一个孩子满十六岁,也成为与熟人们分享的喜事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关门或虚掩着反而是正常的生活状态,如果只不过散个步就锁门,甚至人在家还锁门,反而会被理解为嫌弃同乡或者家里出事了。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人都知道各自的“底细”,不需要事事说明,不害怕口说无凭,更不用法律条款,谁还会担心自家的门锁还是没锁呢?

但是城市社会是不一样的,这个环境太大,变数太多,太陌生了。一栋城里的公寓,人与人之间保持着老死不相往来,有个段子说自己在坐电梯时发现下行的电梯里有人,只要不着急就会谎称自己这儿还有人没来,让那班电梯先下去,再等一班没人的下来,看得我啼笑皆非。用如今新鲜的名词来解释,这个就是“社恐”啊,城市里陌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信任已经匮乏到这个地步了?答案是肯定的。前两年城里就新出现了一种讹钱手段叫做“碰瓷”,这导致人们走在路上连扶倒地老人都需要三思而后行,甚至需要同行朋友在一边录好视频——这样人心叵测,鱼龙混杂的环境是无法做到相互信任,邻里之间开门以对的。因为这样的变数过多,猜忌不断,人和人之间又有利益纠纷无法做到客观公正,我们的社会中出现了法律,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法治世界——大厦店铺需要按要求安装监控设施,有人入室抢劫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一切都有了规范,一切都变得更公正了。

然而实际上,乡土社会是中国社会最基层的社会,所有的中国人都无法避免地带着天然的乡土性。如果你以为人们来到城市,就会变成现代人,就会自觉接受法律约束,遵循法律规定,那么,只能说明,你还没有真正读懂乡土中国。就比如费老在乡土中国中提到的,“乡下有许多行活儿行话是只有行内人听的懂的。”这一特性,其实就是现在“圈子文化”的根本所在。圈子文化,是一种文化概念,同学讲同学圈子,朋友讲朋友圈子,战友讲战友圈子,官场讲官场圈子。在中国百姓们的柴米油盐生活中,上到升官发财,下到孩子读书,仿佛没有一件事是不可以通过托关系,找熟人来解决的。坐下来吃饭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哪儿人啊?”如果是老乡,那真是两眼泪汪汪啊……仿佛在所有人的心中,只要有“熟人”的照应,没有什么是干不成的。举个例子吧,杭州每年的小升中民办学校摇号,这明明是一件完全公开透明,无法造假的事情。偏偏很多家长都坚信可以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让自己孩子摇进心仪的民办国中。即使你指天发誓,这是一件公开且无法作假的事情,他们也听不进去。为此,他们会尝试着各种方法,来撬开他们以为的那个摇中秘籍。不厌其烦地找熟人,让他们为自己孩子的读书提供一些便利——不听从官员们苦口婆心的解释,不相信板上钉钉的事实,而是认准了官大可以顶事儿。在这些人的脑子里,没有人搞不定的事儿。这与现今依法依规的总则是背离的,就像前文所说,如同乡土社会信用的由来,它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对于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坚信。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在这漫长的历史浸润中,不仅渗透了我国以乡土社会为最基层社会的状态,更是将这样的思维方式深深地在我们的脑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就像辛峰说的,“归根结底,‘圈子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是一种合于世俗观念的约定俗成。它有着几千年的传统礼治为其背书。即便在现代社会的法治理念之下,依然有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强大生命力。”固然纵使圈子文化有着“大家只为熟人办事,为熟人请托,甚至从中牟利、收受好处而有违公平、公正,滋生腐败。同时拿人手软、吃人嘴短,把很多事情办得超越常规”这样极大的弊端,仍有无数人对此捷径“趋之若鹜”……

不过即便如此,中国人世世代代依然努力地追求着更正义,更公平的社会之道。我们依然在无数次的修改完善着自己已有的法律,令更多的人民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就像道路边越来越少的农民“路毙尸体”,他们都见证着我们国家的一步步繁荣富强。也许根植在中国人心中上千年的思想是不易革除的,但更不易革除的是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这个民族是伟大的,它是一个从乡土中生长出的母亲。我们是她枝干中最嫩最新的叶。这个国家的未来要由我们来续写,这个国家的规则要有我们来接手继续完善。纵使一切有再多困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多少先驱为了这个梦想前仆后继,我们怎么可以浪费这份朝气蓬勃?

化为一句:强国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