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小作文 国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英语作文 原创专区作文
当前位置:作文营 > 原创专区 > 精选

我与地坛作文

栏目: 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1.18W

我有个习惯,读一本新书前,常喜欢细细观察它的封皮,逐级逐句地、连一个名字都不放过的读,就像是认识一位新朋友之前,总要观察这人的穿衣风格、行为举止,然后再互相做个自我介绍。

我与地坛作文

同样地,当我第一次捧起《我与地坛》这本书时,也细细摩挲着它的封面,我指腹轻抚过它凸起的书名,摩擦着粗糙而不平的那四个字,眼神却始终聚集在角落的几行字。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什么意思?我好奇地翻开目录。却发现与地坛相关的不过两篇。两篇文章,几页字,当真能解答我的疑惑?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翻开了书,初读只觉乏味而无趣。我看惯了小说,譬如余华的《活着》,我是极喜欢的。我瞧惯了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总爱把“人生如戏”当做平常。我也读惯那些由华丽词藻堆砌出的艺术品,如金珠如璧玉,我只能用富丽堂皇来描述。可史铁生并不如此,他枯燥,写出的文字那么纪实甚至如日记一般平淡,像是常年处于荆江,破涛汹涌浪水袭来时似万马奔腾,却突然见了“清风袭来,水波不兴”如此的景象,自然觉得乏味。都是一潭水罢了,澎湃的当然比平静的更有趣。

实则不然。后来我才明白,这其实是“潮平两岸阔”的恢宏雄大。我的嘴硬很快被史铁生文字里蕴含的力量所折服。

那是一种怎样的神力?即使我身处喧嚣,心中纷扰,当我细细品读史铁生与地坛的故事,也神奇地进入了地坛。

地坛,多么美妙的地方。我似乎看见了它被腐蚀了的门壁,坍塌了的高墙和散落了的玉砌雕栏;我看见了祭坛四周苍幽的老柏树和茂盛自在的荒草野藤,我也看见了红日之下沉寂的史铁生。我走过去,站在一旁,见他握笔在纸上写些什么,写字的沙沙声和那些文字一同流入我心底。

我沉醉了。那时起我便在日记写下第一篇与此书有关的文字。我诉出我对地坛的追求,我也渴望一处荒芜却不衰败的园子,我也渴望一处沉默却不死寂的静地,我也渴望在这钢筋城市里的原生态。于是我将巴掌大的房间作为自己“地坛。”

“地坛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可同时,它不过是一个虚无缈缥的意象。”我在日记里随手写下,那时的我何以知道,我窥见了“地坛”的真相。

可那篇日记逐渐被我遗忘,地坛也渐渐消失在我脑海里。我开始在史铁生的引导下不断探寻命运、心魄、人生、死亡与新生、放下与执着、自由与约束,在他的思绪遨游在广阔世界时,我也随着他窥视着生命的真谛。

我有时随他游走在他喜乐并存的童年,有时认识着他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有时感受着他内心的痛苦与煎熬却又仰视着他迸发出的乐观与激情。

这些都令我如痴如醉、兴奋不已。

如他所言,“凡兴趣所至仍神魂聚注若颠若狂。”我痴迷于每晚夜深人静时翻开这本书,细细读上半个小时,然后在日记本里写下我或许有些矫情的感受。每晚如此,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时间之动平稳的让你觉察不到,历史的喧嚣司空见惯地在你耳边震响,命运于中穿越。”在我一呼一吸间,时间随生命一同流逝时,我与这本书的旅程蓦然结束。

薄薄一本书,很快被我读完。而此时我不得不感叹,这书排版实在巧妙。《我与地坛》是第一篇,《想念地坛》作为最后一篇。在我痴迷于这多彩的旅途之时突然把我拉回最初,拉回我的“原生态”。在《想念地坛》中,史铁生写到地坛和写作,写到罗兰·巴特的《写作的零度》——他借以写作为我展示生命的起点、灵魂最初的眺望,告诉我随他而行的一路上驻足的奇观美景太多,而容易忘记原本是要去哪儿。于是我又被带回地坛。

我又想起那句话,“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地坛,读此书时除了两篇文章外我再未见它,可我却又时时刻刻处于其中从未离开。从始至终,我随史铁生去过他童年时北京的胡同,到过斯德哥尔摩皇后街的一家咖啡店,可我却从未离开地坛。

当然,也有人真真正正的、物理意义上的处于地坛之中。因看了那篇《我与地坛》,便到那处寻安静,我不齿这样的行为。可坦白来说,我也曾对地坛有过短暂的幻想。只是我思绪太跳跃,很快便随史铁生思想的转变跳到九层云霄外去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真正因此去过地坛的人,一定没有读过《想念地坛》。其并非是因为它打破了人对地坛的幻想,反之,实际上它更为地坛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魅力——回望,使人想要回望的魅力。哪怕你从未到过地坛,你也想要从记忆中把它翻出来回望它。

回望地坛,回望它的沉静,现在我已不需要特别找一处静谧之地再煞有介事的说“这是我的地坛,只有在这其中我才能思考”了。每当我想起那个辽远如旷野又幽深如森林的地坛,便觉一阵沉静和安宁。霎时间,理解了封面上那两行小字。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