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小作文 国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英语作文 原创专区作文
当前位置:作文营 > 原创专区 > 精选

悠悠文墨贯古今作文(推荐4篇)

栏目: 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2.91W

篇一:悠悠文墨贯古今作文

悠悠文墨贯古今作文(推荐4篇)

从古至今,人才辈出,出现了多少传颂千年的佳作,至今也都家喻户晓。很难想象这其中的一些作品只是那些文人墨客兴致盎然时随笔写下,却也能让人赞叹不已。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写作无数,被誉为“诗仙”,可见其影响力之深。而他在写诗时常会以酒为伴,人至醉时,情到深处便会起笔作诗,不出片刻,一幅佳作便横空出世。可以说,李白这文墨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滕王阁序》,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序,而它的产生也是一次偶然。一次,年少的王勃去看望父亲时路过滕王阁。而当时滕王阁正举行着盛会,于是王勃也参与了进去。他突发灵感,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世人传颂的诗作不止这些但却只有极少数流传了下来。这让文墨又削减了几分。

现在我们读者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幻想自己就是作者,想重拾作者当时的心情,却再也无法抒发当时的情感。读王勃的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却怎么也看不到这样的场景;读李白的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却怎么也不会有这样的感触;读杜甫的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却怎么也不会有分离的痛苦。文墨似乎又缥缈了几分。

但无论是过去,无论是现在,甚至是未来。我相信文墨永远也不会消逝,因为它似乎永远不会暗淡下去。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即使跨越千年,也是文坛的至宝。这让人不禁觉得,这悠悠的文墨似乎会永远贯彻古今。

篇二:悠悠文墨贯古今作文

时间,是不会停止的。转眼即是历史,但几千年来,经典仍是经典。

宋代苏轼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可以提高人的内在修养,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丰富人的知识储备。不少经典书籍被搬上荧幕,依旧是许多人热爱的。当下世界,流行的东西很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所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热爱经典的人也不在少数。

在空闲的时间里,很多人还是愿意翻看一本书,细细品读。书籍所蕴含的许多东西是现代许多娱乐方式所不具备的。经典之所以可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可以经受住历史的沉淀,经久不息。

例如《红楼梦》这本书,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丝毫未能磨灭它的价值。为了研究它,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红学”,一群又一群,一代又一代的人解读它,挖掘它的价值。就是在不同的年龄去读它,也有不同的感受。曾有人这么评价“少年时,初看看得是爱恨情仇,中年时再读,读到的是家族兴衰,老年时,再回味,体会到的是看破红尘”。

书是如此,诗又何尝不是。

诗词,是人用来记事抒情的,读不同的诗,自然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诗中所表达的或喜或悲。有时身处某些场景中,便不自主地吟出一两句。望着漫天飞雪便想到“风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寒冷的冬天确实到了。我们的思想不断受到这些经典的熏陶,虽是过了几千年,有些经典依旧不会改变。

从古至今,时代在变,而文墨对我们的影响从未改变。

篇三:悠悠文墨贯古今作文

如今的社会正如大染缸,繁多的颜料溅到白纸上,最后凝聚成一大团的墨色,那么怎样才能留住那为数不多的白呢?

漂其黑

世界丰富多彩,其中包含的事物更是数不胜数,但缤纷的色彩为什么最后会构成不容其他事物的黑呢?形形色色的人进入社会,他们给社会带来的是不同的颜料,心怀善良的人带来正义之黄,整日悲哀的人带来抑郁之蓝,易爆易怒的人带来愤怒之红……如此,社会变得浑浊不堪,稚嫩的青年步入社会,有的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仍留存最后的白,有的人却备受打击被彻底污染。而我们身为青年,要做到的正是漂去其中的黑。看似简单但却十分困难,在面对他人的训斥哭诉和夸赞时,我们不应跟随他人的情绪行事,要坚守自己的内心,当自己的情绪受到控制时,努力掌管它,重新为自己所用。纸上的黑色易于清除,但心中的纯真难以恢复。

守其白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深受苦难的折磨,但仍能存其善念,留得一白,那才是我们所要做到的。坚守底线,即使整日活在黑暗中,也能成功,轻易放弃,即使每日用白熏陶,也不成功。弃军保帅,正是我们在面对社会时所要做的,无论外界怎么呵斥你,只要坚持自己,听取善的建议,方可成功。漂亮的外表下隐藏的可能是丑陋的灵魂,不能盲目听取他人的建议,也不能不听取他人的建议。吸收好的建议有助于守住那抹白,那抹不被世俗所污染的白,这就是我们在社会中所坚守的事物。善恶仅在一念间,世间纷扰,信念仍存。

青年是未来,是希望,是不被看好的每一代,是用行动证明的每一代。漂其黑,守其白,众人皆醉,我独醒。近朱不一定赤,近墨不一定黑,但坚守信念一定会白。

篇四:悠悠文墨贯古今作文

“梅,这年冬天便又是你来陪我,这漫天飞雪,唯有你这一抹劲红能与我作伴。它物不是归为尘土,便是被这冰雪抹去了踪迹,好一朵‘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翘’的梅。”

“嘻嘻,雪,我只不过是偏爱这冬天,不愿掩埋在这冰雪之下罢了。我要是连这傲气都没有了,那每年冬天你可不无聊死了!恐怕我也会同那已逝之物沉寂在天地之间,消声匿迹了。”

“呵,何尝不是物是人非,好在仍有些东西留了下来。”

“哦,那是什么,快和我说说!”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可知,这人是谁。”

“这个难不到我,他就是李白,他怎么了,你这样说。”

“月与酒是李白生命中永恒的之题。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目睹了大唐的繁荣、危机和战乱,他由高歌“济苍生”,转而愤叹壮志难酬。酌饮举杯,仰望星空,明月是他遣怀的对象。‘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仍有‘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在抨击中抒发自己的志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认为自己年华虚度,报国无门,气中忧愁愈加浓烈。李白习得一身剑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希望自己能到那边塞护国门,在国中平定叛乱。民间传言李白晚年一次醉酒见江心明月皎洁可爱,竟情不自禁下水捞之,结果身沉江底,随明月而去了。他虽不在世上,却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熠熠生辉,千秋万代,临照人间大地。”

“哦,那真令人可歌可叹。那雪,你去过边塞吗?我想知道那里是什么样的?”“那里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豪迈壮阔而又凄凉寒骨,百万大军厮杀,血染红了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赤子之心,天地可鉴,世代相传,险如地狱的地方后面却是和乐安祥的人间圣地。”

“雪,他们可真伟大,可他们都已经离开了,不过还有我记得他们呢!”

“嗯,世代文人墨客记下世间百态,人虽不在,诗篇却永远相传,悠悠文墨穿古今。他们传承的不仅是诗书墨宝,更是中华精神。梅花更受冷摧残,枝干倩,叶仍苒。中华精神需要你们的传承,莫要停。”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