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小作文 国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英语作文 原创专区作文
当前位置:作文营 > 原创专区 > 精选

望江南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作文

栏目: 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3.2W

篇一:望江南读后感800字

望江南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作文

着杯中绿意,品万物新生

杯杯流转,漾出滴滴辛勤汗水;口口相传,联成副副人情画卷。江南的文化,蕴含在这里的茶与人中,以茶养人,而又以人育茶,在人与茶的生生流转中达到人生的极致,领悟人生的奥妙。回望江南,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江南的茶文化并没有在风云变幻中失去活力,反而积淀出了更深厚的韵味。正因如此,倒不如回望江南,一同细细品味江南的形与魂。

望江南,是一片翠绿的茶叶。在杭家人一代代的传承下,制茶成为了每一个当家人的拿手技艺。作为杭家的当家人,也是茶叶传承的领军人,杭嘉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茶叶事业。年少时学习茶叶知识,锤炼制茶技术;成人后又在战火中努力保留着江南茶叶文化的火苗,待到时机成熟,又重新举起茶叶的大旗,建起了茶叶工厂,实现了机械制茶,龙井茶的名声已走向世界,蜚声海外。自一次又一次的炒茶中,不知杭嘉和是何时下定决心要将茶叶文化发展壮大,但他一定深深为自己所传承的茶文化感到骄傲与认同,才会依然将茶叶作为自己毕生最大的事业,同时也为茶叶文化的传承培养新的继承人。

望江南,是一腔革命的热血。在江南的绵绵雨水中,孕育出了娇嫩的茶叶。柔弱的茶叶在铁锅中翻滚,显出独属于茶叶的韧性与芳香。世代制茶的杭家人看似柔弱,却又像茶一样,骨子里充满着刚韧之劲。杭嘉和在日军来时,为了不与日本人下棋,不惜用刀割下自己的小手指,彰显了不畏强暴的英雄气魄;杭嘉和自己的儿子杭忆也投身抗日战场,英勇牺牲,只留下了杭得荼一个孩子;而杭家和的弟弟杭嘉平则始终立于革命潮头,服从组织安排,坚定地站在了祖国建立与建设的第一线,为信仰一往无前,九死一生……他们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弱小的,但他们义无反顾地做出了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民族,对得起时代的行动,让浸润了茶文化的灵魂发出了耀眼的不屈光芒。

望江南,是一条绵延的文化传承。人与茶的关系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早起泡一杯茶的习惯也仍然在江南人的每一天保留。抬眼望去,树荫下捧着茶杯相互攀谈的老人,不时抿一口杯中的老茶,沉吟片刻,口中吐出老江南的文化韵味;而在年轻人办公桌旁,水杯中悄然跃动的新茶正起起伏伏,手拿杯落,激起阵阵波纹,映出新的江南气象。老茶与新茶在岁月中互相替代,而老江南人与新江南人在传承中彼此升华,共同更新着深厚的江南文化。老与新的交替,并没有将江南文化渐渐抹去,反而源源不断地为其添加新的内涵。

望江南,旺江南。江南文化在传承中没有失去自己的颜色,但在我们这一代的身上,更要把江南文化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正如《望江南》一书中所说:在一片叶子的乾坤中,品饮世间温情,体悟命运流转。

篇二:望江南读后感800字

满城茶香雨

暖湿雨雾中朦朦胧胧藏着江南小镇,起伏的丘陵间茶树茂密,戴草帽穿围兜的采茶女穿梭在绿云中,吴音伴着轻笑荡漾在云间。江南望不透满城烟雨,春来茶花遍丘陵。他草鞋步行过茶间,她远处凝眸望茶田,他戎装远洋出海,她送茶伴千里身边。悲欢离合,茶香不散,萦绕西子湖畔忘忧茶庄间。

茶本只是茫茫中华历史中满载的一张书页,记载着复杂的饮茶技巧和烦琐的制作过程。这张书页却在翻腾的历史潮流中裹挟了解放的热血和数不计数的不屈的灵魂,褪去了崭新的封皮,罩上了粗麻布外衣,与战火中流离的百姓一生密切联系起来,成为制茶人一生不离不弃的伴侣,饮茶人于无际苦海中的那一抹慰藉。

茶香缕缕,采茶人穿梭在春日的微光中,手指揪下茶枝顶上的嫩芽,茶篓中茶叶堆叠,弥漫阵阵清香。粗糙的手拂过炒锅,翻起饱含水分的茶叶,再轻柔地将它们按在锅底。制茶人忘乎所以的在茶海中劳作着,将春的气息揉进了茶叶中,把一生无忧的渴望倾注入茶叶中,感受着制茶的乐趣。“轻拢慢捻抹复挑”,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手指纤细灵活,十指辗转间奏响铮铮然的京都之声;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炒茶手法繁复多样。制茶人也是懂茶人,如同伯乐对千里马一般珍视每一批茶叶。懂得喝茶不必怕烫,能品出茶香袅袅,懂得西湖龙井烘焙后和块状的生石灰同放在锡罐中能在一年后保持鲜亮颜色和醇厚的味道。欲制好茶,定要静心,茶农为“茶”一字倾尽了一生,在茶海中徜徉,择茶香几缕,翻起历史长河中几片波涛,淳朴乡音中追求不变。

执过枪的手在炒茶锅中翻转,龙井叶片蜷曲,清香沉淀。那清明前的雨意被封存在罐中,成为军人心中不灭的灯火,照亮归途愿景。远方有几经转折的书信,有隔岸默默等待的爱情。跨洋的旅人留存着爱人相送的茶叶,再相见时浅酌一口清茶,便能又忆起难忘往事。仍在杭州的杭家人上几次山,采老庙前的山茶,在飘摇的局势中烧红木炭来保证龙井品质,

茶和人一样能等待漫长的时光,在密不透风的锡罐中存放许久后拿出,茶香仍然甜淡缥缈。

茶香阵阵,吹过军人一身傲骨,不屈不折。“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杭家人多参军,夫妻两别离,茶成了两人间联系的桥梁。战争带来的是漫长而几近于无穷的分别,而军人背负起了难言的重任。在硝烟中厮杀后,风浪平静,军人即使身陷敌营也难忘故乡茶香。茶养身,亦安魂,将无助动荡的心在醇香中平静。

如果人生如茶,那么煎熬就成了一种成就。茶香牵魂,中国千里长途难度。从平反到抗美援朝,岁月风起云涌,少年鬓角白发生,皱褶遍布脸颊。苍老的手取一把初春刚炒的新茶,煮沸一壶虎跑泉水。先烫茶碗,青瓷微热后再倒水放茶叶。泉水均匀地从碗壁流下,叶片在水中竖起摇曳,最终归于平静,和生活一般。朦胧的水雾伴着淡雅茶香,萦绕于窗前。

篇三:望江南读后感800字

《望江南》这本小说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近二十年间波澜壮阔的社会进程中,杭州西子湖畔忘忧茶庄世世代代以龙井茶为业的杭氏家族,在那个年代经历的起落浮沉和家族的人物命运。杭嘉和与弟弟杭嘉平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大哥杭嘉和在动荡年代将杭茶发扬光大,扛下了家族责任,忍下了全部遗憾。弟弟杭嘉平则为了自己的信仰一往无前。从书的一开始,我就沉浸在那个茶香弥漫的杭州城里。不仅诗情画意,而且有江南人的坚定和执着。“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年华尚在,尽力去体会生活的美好。

这本书文字雅意境美故事好,人物刻画细致很有质感,人性的光辉处处可见,好像置身其中,也成为了杭家的一份子一样。故事写得雅致、清淡又回味无穷。仿佛品尝了一杯幽香四溢的龙井茶,舒展自然,跟着杭家人一起走过了那段风云际会的岁月。这样的文字里,随着茶香缓缓道出的,是那些藏在人心深处无法用语言文学、用好坏评价的东西。

这个家族里的女性也都非常有特点,即使战争将她们与爱人阻隔,她们依然选择坚守。对爱情充满了憧憬,相信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只要彼此心相连,爱就不会走远。

很多人对于江南的认知是非常标签化的,包括我。通过读这一本书,让我体会到了一个温润却又承载着力量的江南。人说江南人温柔儒雅,《望江南》却让我们看到温而不儒、柔而不弱的江南人。这本书体现出的百年茶匠传承、家国天下的情怀令我深深地折服和赞叹。虽然没有大篇幅华丽的词藻修饰,但是我还是能够透过故事,体会江南的文化气度。书里的文字,穿透纸背,穿透我心。

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学习到很多关于茶的知识。书中介绍了茶叶生产、制作、存储等丰富多彩的知识。中国人制作茶的技术,真是一门灵活又深奥的学问。阐释了茶叶的历史价值,又挖掘出茶叶的文学内涵。既是一本上佳的小说,也是一本有趣的科普书。

《望江南》在刻画江南文化与茶人精神的同时,也浸透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与人文关照,将个人史、家族史与国族史融合。通过杭氏家族的故事,反映的是中国的故事,体现了中国的风度。

这本书的装帧也非常漂亮,让人感觉心情很好,很有代入感。在读书的同时,好像走过了春天杭州,闻到了淡淡的茶香。湖滨、云栖竹径、凤凰山…仿佛都在我眼前。在书中进行了一次穿越,穿越回从前的杭州,见到了杭州不一样的一面。其实杭州也经过了漫长历史岁月的洗劫,像《望江南》一样,是一本厚厚的书。

读完这本书,有些迫不及待想去西湖边转一转,回忆《望江南》的故事,感受那一代人的信仰。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

篇四:望江南读后感800字

一盏茶,一段情,忆江南

在我有记忆可循的十几年中,江南,一直是种温婉的存在。是桥下的悠悠运河,是桥上熙熙攘攘,小巷狭窄却车水马龙,烟雨蒙蒙人声却鼎沸,十几年的岁月变迁,始终未将我记忆中的江南改变分毫,一切都是最初、最好的模样。

如果说杭州是江南的代表,那么西湖便是杭州的灵魂。世事沧桑一壶酒,人生秋凉两杯茶,茶,是中华民族举国之饮。《望江南》的故事就是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忘忧茶庄中展开的,性格迥异的杭嘉和、杭嘉平两兄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活出了那代人的风采,一个传承茶业,守护家人,一个献身革命,九死一生。而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杭嘉和之女杭盼与飞行员曹家远的故事。我不相信什么一见钟情,但我相信时间会检验一切。杭盼是茶庄的女公子,生性安静平和,生活也注定平静,而曹家远的出现无疑在她平静的漫漫人生中激起了重重涟漪。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可能这一次见面就是最后一次了。曹家远说自己是自私的,因为他是个军人,随时都有可能丧命,他说他没有资格拉上一个人陪他去死,绑架一个人眼看着他离开,可他却依旧爱得义无反顾,大胆而肆意,杭盼也因此接受了他。因战争相隔十余年的两人,再次相见时却依旧熟悉彼此,哪怕不知道对方的喜好,不清楚对方的习惯,却依然一次又一次坚定而执着地选择了对方。从一见钟情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的故事,就像那茶一般,氤氲着淡淡茶香,入口先苦而后甘,不骄不躁,如沐春风。

暖风吹来,游人不醉。

我遗憾未曾亲眼看一次炒茶,可却在书中有幸知晓一二。炒茶人的手是粗糙的,没有十年八年,手不脱几层皮,打几次泡,是练不来的。可就是一双这样的手,却炒出了上好的茶,有条不紊中的眼花缭乱,漫不经心中的一丝不苟,如履薄冰中的游刃有余,那是我未曾体验过的,只属于炒茶人的艰辛与浪漫。

中华民族一直在艰难曲折中前行,而不管历史怎样迂回曲折,他们都不曾失去茶人的优雅和稳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生存已是不易,而“保此道者不欲盈”的人,则更显珍贵。杭嘉和正是这样的人,在他的经营和改革下,杭茶不仅实现了机械制茶,还走向了世界,蜚声海外。而他也正是万千中国人的缩影,埋头苦干,只为大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总有那么一些人,遵循“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踏实、平和、坚守。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蒙蒙的雨,潋滟的湖,馥郁的茶和那至深的情。等一个艳阳天,待一个雨山前,与君共饮,与时舒卷。品一盏好茶,读一本好书,忆一段往事,忆一段情。

江南好,怎能不忆江南……

篇五:望江南读后感800字

以茶香叙事,以茶香抒怀

茶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香气之一。沁人肺腑,是神农尝百草的唯一解药,也是解心烦气闷的一种解药。当人们静下心来,在烟雨朦胧的江南中,品一品茶,嗅一嗅茶香时,便会想起与王旭锋共赏的这一场茶香的故事,循着茶香,鉴一鉴江南的故事,赞一赞江南情怀。

如果说江南文化的缩影集中在了茶的身上,那么,茶所承载的力量与价值,则又是中国精神、社会以及故事本身的动力源泉。了解茶的一切,或许便是了解了江南文化的核心所在,也就了解了中国的品格与风度。

茶里,有中国人的精神,是茶的精神。在《望江南》简单而又质朴的文字语言中,书中众人的生活通过茶,被作者联系到一起去,作为本书两大人物,杭嘉平入世,杭嘉和出世,这是一种中和关系。但为什么说是通过茶被联系到一起去呢?因为时代虽在变化,人们心中对茶的执念与信仰始终不变,即便身处乱世之中,仍有这一份心来端起一盏清茶。它既是婉罗姆妈口中的“那不是新社会吗?什么不在变啊?我老太婆服了这新社会了,只有吃饭不好变的”,也是杭嘉和认定的“有茶桌没茶桌,一样喝茶”。“世界毁灭又如何,我只想喝我的茶。”我都不出悲伤与多愁善感,我只从中汲取到人们豁达的心境。这与中国的道家思想是有相同之处的。正是因为这份豁达,中国才有那么多文人雅士做到了“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茶中,有中国人的力量,是茶的温度。虽然中心人物占据了作者大量笔墨,但次要人物的塑造也颇有特色。婉罗姆妈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女性长者,但她并不以深沉的智者形象出现,却有点插科打诨的风趣,她的言辞间却显示着劳动人民沉积多年的生活哲理,方越的评价最漂亮:“婉罗姆妈,我跟你讲话真是套路两样,我们在讲民主、自由、反内战、反饥饿,你呢,什么姜啊醋啊咸鱼鲞啊……”这样似是而非的叙述,既在处于危难时期的杭家人的紧张生活日常中插入了喜剧般的打闹片段,彰显其叙述张力,也很符合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国人,尤其是老百姓,避讳谈庄严肃穆的事,常常在即将深入时转移话锋,却又引人深思。这样的隐形的力量,支撑着中国人民在战乱的年代,仍旧有乐观地活下去的勇气。茶事的温度,是这样的温暖的生命气息,体现着人民在其中的不懈努力。茶本身,更因为穿插了生活与精神的进步之路,才营造了一幅关于社会力量的江南文化画卷。

也许故事很简单,但作者的心血清晰可见,正是对家国情怀的珍惜与弘扬,才显示出历史的厚重与无价。茶的历史,也因为作品中的故事,而变得富有价值和意义。它既现实又浪漫,既富古典的历史性又有当代的社会性,茶树花不会因为被人遗忘而从此不开,茶文化也不会因为世事纷争、品饮艰难而消亡,“什么时代都不属于茶人”,也就是什么时代都可以属于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