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小作文 国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英语作文 原创专区作文
当前位置:作文营 > 话题 > 

跟着书本去旅行匡庐奇秀观后感(精选5篇)作文

栏目: / 发布于: / 人气:5.88K

篇一:跟着书本去旅行匡庐奇秀观后感

跟着书本去旅行匡庐奇秀观后感(精选5篇)作文

张若璇

今天,我看了《跟着书本去旅行》中匡庐奇秀——诗人与庐山的故事。标题吸引了我的好奇心,庐山为什么也叫做匡庐呢?庐山流传最广的当是匡俗的故事,周武烈王时代,一个叫匡俗的人进庐山求仙学道,天子想请他出山,匡俗拒不肯从,不知所终。匡庐就由此而来。

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十字感慨“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是庐山人文历史长卷的开端。随着陶渊明一句“归去来”,他终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而庐山也不再沉寂,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诗词。看了老师们的讲解,我对苏轼的“只缘身在此山中”和王安石的“自缘身在最高层”有了更深的理解。苏轼离开被贬地的放松心情让他对自己之前的困顿有所感悟,而王安石的“自缘”则体现了一种信心满满,大展抱负的心理。

毛泽东主席的《登庐山》中“跃上葱茏四百旋”将庐山上将近四百个转弯描述出来,这“四百旋”让我记忆深刻。作为一个平地晕车的人,已经不敢想象这四百旋的盘山公路如何上去。不过,这由一万名工人建造的盘山公路是劳动人民克服了地势困难和条件简陋创造出来的辛勤与智慧的结晶,让我由衷的敬佩。

从古至今,庐山一直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希望未来可以亲自欣赏到庐山的雄奇风光。

篇二:跟着书本去旅行匡庐奇秀观后感

王浩博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跟随《跟着书本去旅行》的云上旅行团,观看了《匡庐奇秀——诗人与庐山的故事》。

庐山雄奇秀拔的美景吸引了那么多的诗人慕名而来,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佳作。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七律·登庐山》中的诗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这“四百旋”是指在庐山上修建的将近三十五公里的盘山公路,在这条公路上有将近四百个转弯。据说,当年毛爷爷坐汽车上庐山时,每经过一个转弯,就放下一根火柴,总共丢了四盒不到(每盒一百根火柴),这是多么有童趣的主席呀!

看完这个视频,我辗转难眠,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庐山那秀美壮观的画面。心里总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去亲身体验一下庐山的美,更想看一看那由万人修建的四百旋公路。

篇三:跟着书本去旅行匡庐奇秀观后感

《匡庐奇秀》观后感

李庆春

世界如此大,中国文化同样也博大精深,寒假里我观看了中央十台播出的《跟着书本去旅行》,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庐山。

通过观看雄奇而秀美的庐山,我了解到了庐山的真面目,正如张九龄所说“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不愧是久仰大名的庐山啊!庐山闻名世界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着雄伟壮丽的英姿,而且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为它赋下了千古绝唱。遥想一千五百多年前,晋宋之际的大诗人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的是归隐的情怀;大诗人李白也曾登上庐山求仙,豪迈的赋上一首“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苏轼也不例外,边游边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其中最有趣的是《登飞来风》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与上一句看上去非常相似,但又有着较大的差异,苏轼与王安石因处于不同的背景和心境,所以一个用了“只缘”,一个用了“自缘”。苏轼当时因离开了他的贬所黄州,心情十分愉悦,站在庐山上,才明白对于自己人生的格局是什么,借景来讲哲理。而王安石是在自己的变法小实验中悟出了变法对国家有利,有希望,心中充满了自信,因此用了“自缘”。关于庐山的奥秘是如此之多,还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奥秘。

《跟着书本去旅行》能让我们大开眼界,看清世界的“庐山真面目”,了解世界各地的奇风异俗;更能将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尽收心底。

篇四:跟着书本去旅行匡庐奇秀观后感

王奕博

跟着书本旅行团的步伐,我来到雄奇、险秀的诗词圣地——庐山。

庐山,恰似一幅山水画,层峦叠嶂,姿态万千。千百年来,无数诗人来到这里,吟诗填词。它,是陶渊明眼眸里的高远悠然,是李白胸中的豪情万丈,是苏轼笔下的人生哲思,是毛主席骨子里的文化自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文人墨客为我们呈现了庐山别样的风采。我们在吟诵这些诗篇的时候,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这样令人神往的地方。

多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置身庐山之中,更真切地领略它的山水之美。而庐山,又会带给我怎样的惊艳与震撼呢?吟咏起那一首首诗词,会不会也有不一样的感悟呢?

篇五:跟着书本去旅行匡庐奇秀观后感

于海运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观看《跟着书本去旅行》中“诗人与庐山的故事”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景色的优美秀丽。

苏轼的一首《题西林壁》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庐山的优美与秀丽是众多诗人所赞美与颂扬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情怀。三百年后大诗人李白登顶庐山,写下的著名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之后又五十多年,大诗人白居易又写下了《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后又是两百多年宋代诗人苏轼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通过对庐山的自然景象的描写,从而进行一些深度的思考,这是通过理智来做诗,节目中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最后两句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相比较。拿王安石的自信满满与苏轼的当时无奈相对比,让我们知道了要通过诗人写诗时的处境来充分理解诗的含义。

庐山美景季季不同,春天可以上山看山花,夏天有瀑布,秋天可以到庐山植物园看红叶,冬天可以看山上的白雪世界。

古人爱庐山,我们也爱庐山。毛主席爷爷的一首《登庐山》中“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让我们对庐山上将近三十五公里的盘山公路充满了神奇的向往,这是当代人的杰作,是我们社会的进步,这是一种感性的体验。

跟着诗词去旅行,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