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小作文 国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英语作文 原创专区作文
当前位置:作文营 > 原创专区 > 精选

最后的灯塔读后感1000字(精选8篇)作文

栏目: 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2.18W

篇一:最后的灯塔读后感1000字

最后的灯塔读后感1000字(精选8篇)作文

丁悦可

成长就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成长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败,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成长的过程又漫长又艰辛。《最后的灯塔》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十四个少年与自己迷茫青春和解的故事。

《最后的灯塔》讲述了十四个少年,在一个美好的夏天,因为海上的一座绝美的神秘灯塔,开启了一段探讨迷茫青春的冒险之旅。书中的十四个少年,代表了十四种性格、十四种迷茫以及对未来的十四种向往,这群少年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有一直自责弟弟被拐跑是因为自己的琳,有在父母老师眼里一无是处的都德,有因为奶奶去世而不知道怎么与同龄人相处的弗兰,有讨厌大自然的黛恩,有自律而孤独的学霸玛莉卡,有喜欢探索宇宙的科技迷瓦尔特,有热爱体操的仔玛伍,有痴迷爱情的娜塔莎,还有沉迷厨艺的马克西姆,在这趟揭秘海上灯塔的冒险之旅中,这群少年一次次敞开心扉,一次次接纳迷茫,一次次与自己与他们和解,这一趟冒险之旅也成为了这群少年的成长之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迷茫”逐渐成为了我们的标签,高一的时候,陌生的校园和陌生的同学,很迷茫,高二的时候,繁重的功课和众多的活动,很迷茫,高三的时候,面临升学的压力,很迷茫,高中三年的校园生活,对于某些同学而言,只剩“迷茫”二字。国中升高中的那个暑假,是我最迷茫的时期,身边的同学有的考上了满意的优高,有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只有我是因为家里人的决定才选择了国际商务专业,我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要学什么,也不了解这个专业将来可以干些什么,我害怕走出舒适圈,不敢和新同学打交道,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新学校,这些烦恼让我忧愁让我焦虑让我迷茫,那个暑假我过得不开心,每天无所事事就好像行走在迷宫里,找不到出路,找不到方向,内心的慌张和迷茫无从倾诉。

我一直没能搞清楚弄明白青春的迷茫究竟是什么,却在这本《最后的灯塔》里找到了答案,那十四个少年,各有各的迷茫,琳的自责,都德的自我保护,弗兰的社交恐惧,黛恩的厌食症,玛莉卡的羞怯,瓦尔特的不被理解,玛伍的自卑,娜塔莎的懵懂爱情和马克西姆的初恋,这十四个少年身上的各自的迷茫,不正是我身上迷茫的写照吗?可是这样一群迷茫的少年,因为一座神秘的灯塔,开启了一段有友谊也有争论的人生之旅,最终都能放下迷茫,笑对青春。对呀,看了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就对了,青春里的孤独是让我们认识自己,青春里的不被理解是让我们认清朋友,青春里的黑暗是让我们发现光芒,青春里的无助时让我们知道谁是我们的贵人,青春里的所有迷茫都是让我们成长成熟。

迷茫是每一个人青春的必然,它同样是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一道关卡,只有走过那些起起落落,我们才能真正长大,真正成人。面对迷茫的青春,有的人无动于衷,得过且过,找不到方向与目标,有的人却能打破枷锁与迷离,勇敢地往前闯。不要让自己迷失在空想的未来中,只要一步步走下去,你就会发现,迷茫的青春也很美好,因为你会发现,里面藏着的是你自己奋斗的身影。不管青春多迷茫,请不要放弃,当我们走过迷茫,找到属于自己的灯塔,照亮青春未来的航路。

篇二:最后的灯塔读后感1000字

黄羽涵

《最后的灯塔灯塔》是由法国的作家——克里斯多夫·夏布特书写的。

故事很简单。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矗立着一座灯塔,除了海风与路过的海鸟,似乎没有什么再与它为伴。一位船长定期会向灯塔送去食物,新来的船员不解,便询问起缘由。老船长说,原本守护灯塔的夫妇已然去世,现在里面只住着他们生来畸形的孩子,说是孩子,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孩子也已经人到中年。他也没有名字,他们都只叫他“孤独”。因为生理缺陷的缘由,孤独从来都是躲着人群的,他也从来没有离开过灯塔。他对世界的看法,只来自于一本字典和自己的想象,所以在他的世界里,双簧管是充满孔洞的小提琴,蘑菇是长在人类头顶的。

船员曾经因为身处过监狱,所以他觉得孤独现在所处的情境,与被囚禁其实也是没有差别的。一次他给灯塔上送食物时,他留下了字条,问你喜欢什么。后来无意间,孤独得到了一张游人留下的报纸,他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他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渴望。所以,他后来给船员回复说——世界的景象。

就这样,孤独不再需要凭着想象来了解这个世界。他从船员带给他的世界的风景图片里,更加真实地了解到了这个世界。他渴望走出这个灯塔,却也对未知的世界抱有怀疑,对自己的生理缺陷带有自卑。这并不是一个容易下定的决定。而后来,他终于鼓起勇气,在一次船长和船员给灯塔送补给时,毅然决然地和他们离开了这座灯塔。

就像书的腰封上写得那样:若未知的世界让人心生恐惧,我们是自我封闭,还是勇敢地走出去?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灯塔,我们在其中囚禁着自己的孤独与脆弱,也渴望走进全新的生活。我们也曾想要将自己不够圆满,或有所缺陷的存在隐藏,活在属于自己的“字典”里。离开还是留下,也不过是一个选择,没有对错。但离开则是更大的世界,这是必然。但我想,能够让“孤独”最终选择离开灯塔的,不仅仅是他的勇气,还有老船长和船员一直以来对他的照顾和帮助。任何的改变都需要动力,而无疑,有人情味儿的日子,更能够给人希望。它也意味着,无私和宽容。

整本漫画里其实文字不多,仅有的文字大多也只是交待孤独的身世。其余部分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画面来表达,却更入人心。要看完它并不需要太多时间,但要看懂它或者看出各中细节,便需要反复琢磨。人生一遭,也如大梦一场,愿不留遗憾。

篇三:最后的灯塔读后感1000字

热烈的青春

柳心蔚

查尔斯·史考伯曾经说过,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最后的灯塔》这本书,让少年们在冒险中成长。

从整体上看,这本书的故事非常简单,不过是在为期三周的假期里,一群问题少年在一座孤岛上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的故事,比如郊游、游泳、丛林冒险等。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心渐渐连在一起,亲近他人。

细敲下来,整本书都在就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做研究。它向我们抛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问题少年”到底有没有问题。

它给的答案是:没有问题。这群少年,说他们有“问题”,其实并没什么大的“问题”,他们本质上都是好孩子,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变得和老师家长愿望中的样子不太一样,行为举止不被社会接受罢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家庭背景、心态,造就了不一样的、个性鲜活的少年们。

尽管每个人都被诊断患有心理疾病,比如多动症、社交障碍和叛逆心理,但其实问题不仅在他们身上,也在周围人的身上。父母老师总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愿望成长,希望他们长大后阳光自信,赚很多钱,朋友很多,事业有成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赡养老人。但这是父辈们想要的东西,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因为少年人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爱好。没有谁是属于谁的附庸。

少年们都在自己的世界里熠熠发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自己的难言之隐。但是少年们并没有因此被“问题”束缚,是在与生活抗争也是在和世俗和解,努力证明自己。所有人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一个人是美还是丑,观察和判断他的人不同,答案也不尽相同。我们没有资格站在一个上帝的视角,去无情地批判和指责这些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不一样的性格,也就有了不一样的处理方式。

“灯塔”只是个引子,是这座孤岛上的标志性建筑,是用来航船指路、做路标的。但是这群少年的好奇心,也从灯塔打开了。从灯塔到矿井,这一场充斥这青春气息的冒险也在循序渐进地开展着。如今,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里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前每天放学后,我们和小伙伴随便找块空地就能玩到天黑,吃一根冰棍就能开心一整天。但现在我们和大多数朋友的交流只能维持在社交软件上,手机上下载了几百个游戏也提不起兴趣玩,就算盯着手机里各种APP发呆,也不愿放下设备去亲近大自然。小说里的十四位少年,同样也沉迷电子设备,但他们在这为其三周的假期里,逃离了智能手机和社交的虚拟世界,重新把视线放在现实生活中,最后在和小伙伴的交流、玩耍后,发现了真正的自己。

“不谙世事的纯洁之人,不识错,不以为错,故不犯错”。作者保拉·扎诺内尔敏锐地抓住了年轻人叛逆、迷茫、倔强和鲜活的心理,展现其所思所行所想,阐述了分享,摒弃不同与互相理解的珍贵,并最终懂得生活会因希望而闪闪发光这一理念。

篇四:最后的灯塔读后感1000字

丁子洁

这本书的作者:保拉扎诺内尔。是意大利最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最后的灯塔》荣获意大利文学顶级荣誉斯特雷加文学奖

这是一部美丽的青春成长小说。一座海上的绝美灯塔,一个为期三周的假期。十四个少年正迎来一个美好的夏天,一个交织着友谊、爱情和小摩擦的夏天。

14个孩子就来自14个家庭,他们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说出了家庭情况、内心独白了对这次夏令营的感受,也有描述对谁谁的喜欢和厌恶,讲清楚了是如何来参加了这个夏令营的?有家庭富裕的,也有贫困的,有学习优秀的,也有学习差的,有健康活跃的,也有内向抑郁害怕社交的。总之,是一个机缘巧合,这帮孩子们被父母报名安排参加了这场独特的夏令营。走出校园,没有考试,没有了分数排名,他们都是优秀的,都是心理健康的少年。

塞缪尔总是想和所有人吵架,弗兰害羞到无法与人交谈,还有阿曼德,从战火中逃生的男孩……

琳,一个十三岁的女孩,相比和同学交朋友,她更喜欢独处。然而,灯塔脚下的山洞里,一个意外的发现改变了一切。一个雕刻在山洞墙壁上的奇怪图案,驱使琳开始追溯一段神秘而浪漫的爱情故事。就这样,在八月炙热的白天和群星璀璨的夜晚,琳将通过伙伴们的全力协助,厘清盘根错节的往事,查出真相,并参与一场将她改变一生的冒险。

每个少年背后都有与众不同的故事,不为人知的伤痛和精心守护的秘密。最后,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故事献给了灯塔,与自己和解。

作者保拉·扎诺内尔敏锐地抓住了年轻人叛逆、迷茫、倔强和鲜活的心理,展现其所思所行所想,阐述了分享,摒弃不同与互相理解的珍贵,并最终懂得生活会因希望而闪闪发光。

篇五:最后的灯塔读后感1000字

吴文广

“不谙世事的纯洁之人,不识错,不以为错,故不犯错”。

——《最后的灯塔》

青春的成长少不了乘风破浪的志向和奋勇拼搏的精神,而意大利作家保拉扎诺内尔所著的《最后的灯塔》给读者阐述了一个有关青春的美好的故事:一座海上的绝美的灯塔,一个为期三周的假期。十四个少年正迎来了美好的夏天,一个交织着友谊、爱情和小摩擦的夏天。

《最后的灯塔》中的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女主琳。她的父亲是位魔术师,为了吸引追求刺激的观众,他准备表演火焰的魔法。就在这次父亲精心准备的、最盛大的魔法表演中,琳的弟弟吉尔被人拐跑了。她一直很自责,觉得都是自己没有照看好弟弟,光顾着看表演的错。从此,她对冷漠的社会死了心,不相信任何人,说:“不要放松警惕,不要相信他人,不能善良,不能慷慨,不能相信魔法。”在他人眼里,她成了永远活在自己世界里、不听话的女孩。都德,在父母老师眼里,是个一无是处的问题少年。他和人打架,抽烟,喝酒还纹身,但只是为了反抗父母对他的控制。“我太了解我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了,也许稀里糊涂地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其实是她,她嘴上说自己善解人意、思想开明,但实际上却冷酷无情,满是偏见”。都德的父母想让他做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好青年,阳光自信,待人热诚,找个好工作然后照顾家庭。但这不是都德想要的生活,他打架,不过是向学校那些嘲笑他的人还击;他纹身,只是因为个人爱好。但父母却只看到他们想看的一面,不去了解都德这样做的原因,只一味责骂他,最后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作者塑造都德这个人物,想要说的话,也通过角色之口表达了出来:“所有人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一个人是美还是丑,观察和判断他的人不同,答案也不尽相同。我并不容易被分类,不要把我放在一个小盒子里,然后说:这就是都德。”弗兰,社交恐惧症,和奶奶的关系最亲。奶奶教给她微笑面对世界,要乐观积极地生活,却忘了告诉她,奶奶不在的那一天,应该怎样做。“……我和她在一起时,她的笑容很特别,和对别人的笑不一样。她总是对我说,我们两个永远心连心。”“既然我们俩心连心,那么奶奶的心脏停止跳动了,我的心脏是不是也会停止跳动?”弗兰一直走不出失去奶奶的悲伤情绪中,也忘了怎样和同龄人交往。

我认为作者十分机智,《最后的灯塔》中作者将假期选在燥热的夏季,正如同我们放荡不羁的青春,使读者身临其境产生共鸣。《最后的灯塔》描述的是十四位少年自我改变的故事:塞璆尔总是想和所有人吵架,弗兰则害羞到无法与人交谈,还有阿曼德,他是一位从战火中逃生的男孩。所有的故事都有主角,这个故事的女主--琳,她是一名十三的少女,相比于同学相处,她更喜欢独处。然而,灯塔脚下的山洞里,一个意外的发现改变了一切。一个雕刻在山洞墙壁上的奇怪图案驱使琳开始追溯一段神秘而浪漫的爱情故事。就这样,在八月炙热的白天和群星璀璨的夜晚,琳在小伙伴们的全力助力下理清盘根错节,并参与了一场改变她一生的冒险。每个少年背后都有与众不同的故事、不为人知的伤痛和精心呵护的秘密。最后,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故事献给了灯塔。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我也阅读了《最后的灯塔》,读完后能感受到自己青春期的烦恼与迷茫,使人心头一震产生共鸣,令人心旷神怡身临其境。作者保拉扎诺内尔敏锐地抓住了年轻人的叛逆、迷茫、倔强和鲜活的心理特点,向读者充分的展现其所思所行所想,阐述了分享,摒弃了不同与相互理解的珍贵,并最终懂得生活会因希望闪闪发光。

文中“她们是一群受虐狂,坚信只要守规矩,不气馁,生活就会回馈她们,她们就会过好日子。可其实,她们什么都不懂。”“我感受过痛苦真真切切地感受过,我明白,无论对于小孩还是大人,生活中总是充满了不如意。”这告诫读者我们在漫漫人生长途中总会遇到让人不如意的事,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小小的困难放下了前进的步伐和指引人生方向的目标与希望。

《最后的灯塔》阐述了孩子们的心声,内容虽简,可形式复杂——友谊、爱情、缺乏安全感所造成的孤僻。可几位少年却用复杂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

篇六:最后的灯塔读后感1000字

青春因希望而闪闪发光

费雷若璇

深色的海岬,一座被遗弃的白色灯塔耸立在尽头。孤独的海鸥挥扇着翅膀,掠过海面。十四个少年的人生由此改变。他们将在这里度过一个交织着友谊,冒险与成长的夏天。

少年们的青春,肆意而张扬,或懵懂,或成熟,或猖狂,或不谙世事,或大胆,或害羞。每一个少年都被贴上“问题少年”的标签,叛逆、迷茫、倔强,叛逆,迷茫,倔强的他们接受着周围人异样的光,被人定为是怪物,异类。在自述中,少年用平静的口吻讲述着千疮百孔的过去:逃课,打架,喝酒,赌博,游戏成瘾,厌食症,社交恐惧症……或是被迫,或是自愿来到孤岛灯塔上的夏令营。为期三周的夏令营中,他们展现了少年纯真的一面。他对灯塔好奇,喜欢同一个女孩而产生摩擦,黑夜偷偷溜出来仰望星空,冒险探索一段封印在山沿墙壁的神秘图案多年的爱情故事,出海寻找野海豚和鲸鱼……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青春的模样,青春就是样,自由自在、欢乐、活力、充满希望力量,充满对生活的热爱。

夏天的末尾,特殊的夏令营到了尾声,少年们完成了自我蜕变。女孩琳在带领伙伴们追溯神秘而浪漫的往事中,逐渐敞开心扉,不再抱怨,悲观,懂得了乐观看待生活的道理。也懂得了摒弃不同,互相理解的珍贵。曾经年少轻狂,恣意挥霍青春的少年,逐渐变得成熟坚韧。灰色的青春会因为相信自己,信任他人,热爱生活而变得五彩斑斓,绚丽多彩。

在幽暗的黑夜洞穴中,明亮的灯塔仿佛一颗巨大的钻石,璀璨耀眼。在茫茫黑暗中,照亮黯然无光的大海,指引前行的方向,指引少年们人生的方向————正值青春年少,保留少年的希望。

时空转换,当我的青春刻下拼搏的情怀,十几岁的少年在跌宕起伏的前路上摸索。道路上的朗朗书声,为梦而行的一次次奔跑,即使再多挫折和烦恼,也是青春最美的模样。八百米的酣畅,无数次试图放弃与跌撞,那拼尽全力冲向终点,为的是胜利的信念与希望。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游泳队崭露头角,彰显青春力量。此次参赛的19位女队员平均年龄只有20。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青春代青希望,青春即突破无限可能。男女4*100米接力决赛取得银牌,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取得金牌。女子200米蝶泳决赛取得金牌……东京赛场上的较量已经证明,中国泳军正刮起青春风暴,青春之力不可小觑。

“酒旗风暖少年狂”,但真正的“少年”无关年龄,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今年二月份,一组清华理工科学霸合唱的《少年》刷屏。这个合唱团平均年龄74。5岁,却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少年姿态。年龄可以随岁月老去,但心态永远年轻。我们青春少年更需要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追逐生命里的光临身边的每道光,让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闪亮。

像琳和伙伴位一样,在花一样的年纪,肆意地去追寻少年本色和梦想,青春因希望而闪闪发光。

篇七:最后的灯塔读后感1000字

徐冰冰

对抗孤独描述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点。他在海里捕到一条鱼,烹饪好,正准备自己开始吃饭时。余光看到他唯一的朋友小金鱼,正与那条鱼躺在餐盘里的鱼四目相对。他用词典遮住了小金鱼的视线,说了声,对不起。

当他在翻阅词典,借以想象外面的人生时,翻到一个词——怪物。默默走到厨房里的镜子前,看着那里的自己。无需想象了吧。

他发现了那封信,你喜欢什么?他看着远方。他第一次看到女人。别人的脚。读了那个女人留下的一本娱乐杂志。末了,接着玩词典。这一次是旅行,可是:

“石质的不能移动的舶,花岗岩造的不会颠簸的船,无法载人去往任何地方,永不靠岸,登上灯塔,便注定无法回到港湾”

看得出来,他知道小船会来,他很高兴。

他回了信,把皱巴巴纸条压在一块石头下面:

—“你喜欢什么?”

—“世界的景象”

这次的词,是阿拉丁。他翻遍了灯塔里所有的灯,或许是找不到那盏灯了。没有能满足他一切愿望的精灵。

水手为他带来了世界。有人,有动物,有城市,有田野,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的。他把世界贴满了墙。让鱼儿也看看那乡间小路,是什么样子的

篇八:最后的灯塔读后感1000字

曾博林

这是一部保拉·扎诺内尔所写的成长小说。描述的是一座海上的绝美灯塔,一个为期三周的假期。十四个少年正迎来一个美好的夏天,一个交织着友谊与爱情的夏天。

在十四个少年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格。塞缪尔总是想和所有人吵架,弗兰害羞到无法与人交谈,还有阿曼德,从战火中逃生的男孩……琳,一个十三岁的女孩,相比和同学交朋友,她更喜欢独处。然而,灯塔脚下的山洞里,一个意外的发现改变了一切。一个雕刻在山洞墙壁上的奇怪图案,驱使琳开始追溯一段神秘而浪漫的爱情故事。就这样,在八月炙热的白天和群星璀璨的夜晚,琳将通过伙伴们的全力协助,厘清盘根错节的往事,查出真相,并参与一场将她改变一生的冒险。

每个少年背后都有与众不同的故事,不为人知的伤痛和精心守护的秘密。最后,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故事献给了灯塔,与自己和解。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灯塔,我们在其中囚禁着自己的孤独与脆弱,也渴望走进全新的生活。我们也曾想要将自己不够圆满,或有所缺陷的存在隐藏,活在属于自己的字典里。离开还是留下,也不过是一个选择,没有对错。但离开则是更大的世界,这是必然。但我想,能够让孤独最终选择离开灯塔的,不仅仅是他的勇气,还有老船长和船员一直以来对他的照顾和帮助。任何的改变都需要动力,而无疑,有人情味儿的日子,更能够给人希望。它也意味着,无私和宽容。

这本著作里的故事很少文字也不是很多,都在围绕着灯塔与孤独而写。仅有的文字大多也只是交待孤独的身世。其余部分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画面来表达,却更入人心。要看完它并不需要太多时间,但要看懂它或者看出各中细节,便需要反复琢磨。人生一遭,也如大梦一场,愿不留遗憾。

我读的书不多,也没有什么读书的兴趣和天分,可我唯独只对保拉·扎诺内尔写的《最后的灯塔》没齿难忘,刻骨铭心。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中都会做出判断和选择,而你的抉择将面对无知的未来。尽管遇到困难也不要逃避,要勇敢面对现实,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在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