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小作文 国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英语作文 原创专区作文
当前位置:作文营 > 自然 >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推荐15篇)

栏目: / 发布于: / 人气:2.79W

篇一: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推荐15篇)

飘香的端午

端午,是个美好、充满糯香的节日。

端午又至,粽子的香味溢入鼻腔,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窜入耳中,艾条插在门上的模样映入眼中……这里有数不尽的寄托、欢欣、亲情……

说着乡村的端午,谁又不会嘴上立刻产生一种甜、盐杂陈的糯香呢?幼时的端午,母亲会先在前一夜泡好白白的糯米。那一夜,我总会睡得不安稳,总是盼着、望着吃到香甜的粽子。第二天一大早,我便会起床盯着那白胖软糯的糯米,并催着母亲起床来包粽子。

母亲被催着起床,母亲捞起了那些糯米,用早已经准备好的粽叶——懈叶来折成四角的绿粽,一组接一组。年幼的我,蹲在一旁,瞅着母亲一举一动,看着白糯糯的糯米,颠了又颠,巴不得现在就吃掉那群白胖的小东西。母亲利索的手脚,很快将粽子挨个包好。现在粽子更迷人了,我更想吃了,在一旁等着粽子的出锅……

一般吃完粽子后,母亲会让我和姐姐在门上挂艾草。我对挂艾草可以说是“不离不弃”,对它十分感兴趣,由于那时矮小的我够不到那么高的门上,姐姐通常会禁不住我的要求,抱着我,我才会喜笑颜开地把艾草束插在门上。下来后我会与姐姐在门前的小院打闹追赶……就算摔了跤也是边笑边爬起来,接着和姐姐“你赶我摔”,“太累了!姐!你等我一下……”我边喘粗气,边和姐姐商量……

端午节的夜晚,我们一家人会去农田里祖辈的坟前,我因为对那种事是害怕的,常把脸埋在姐姐的一旁,不想看见那些坟。最后还会被迫给祖先“作个揖”,说些祝福或要寄托的话。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算是我最珍贵的记忆了。端午啊……那是个美好珍贵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飘香的味道,欢声笑语的小院……

篇二: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张含笑

春节包饺子

古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我国最为传统、最为隆重的节日了。

在我的家乡,除夕是要贴对联、挂灯笼、扫房的。这一天,家里还会炸一些藕、丸子、小油条,留着晚上或大年七年级时吃。下午,家里人会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首先要把面粉揉成面团,搓成长条后,切成小剂子,按成圆面皮,擀成饺子皮。其次,要准备姜末、粉条、肉馅,加水搅拌,放入调料,搅拌均匀,饺子馅儿就大功告成了。

最后,就是包饺子了!一手拿皮,一手夹馅,再一包,就成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的。我包饺子的时候,面粉总容易弄到脸脸上。而且我包的总扁扁的,一放入水里煮,白衣裳准掉。全程,我都是皱着眉头,感叹饺子真难包。

春节,为什么要吃饺子呢?这还得从医圣张仲景说起。张仲景是东汉名医,他告老还乡时正是冬天。刺骨的寒风中,他看到很多穷人面黄肌瘦,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他搭起医棚,支起大锅,给穷人舍药治冻伤,名为“祛寒娇耳汤”。把羊肉和祛寒食材药材放锅里熬制。熬好了,就把羊肉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下锅,给每人一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下后,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生热,耳朵的上冻疮就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了食物,名为饺子。春节吃饺子,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祛寒娇耳之恩。

朝暮岁岁,尔尔年年,不变的是处处有年味儿,不变的是家乡的美好风俗——过年包饺子。

篇三: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吴铠菱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是中国传统佳节,在元宵节众多活动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吃元宵了,以前我一直都住在浙江,江南一带的元宵,甜甜糯糯,甜软可口。

元宵分甜味和咸味的,甜味的馅都用芝麻,咸味的都用猪肉和梅干菜。甜味小孩爱吃,咸味大人老人爱吃。元宵的皮用糯米粉和温水调和,将调好的糯米团子搓成球,在里面抹上一层薄薄的猪油,再把料放到球中,搓圆,这就算是一个元宵了。

元育节那天,我们一家人一起做元宵,爸爸做的元宵又快又好,没过一会儿搁板上就摆好了一排排的元宵;妈妈做的元宵十分精致,一个个白白滚滚的白胖子出现在了搁板上,白白的糯米团子,单看着,就忍不住想多吃几口了。

我负责煮元宵,先把水烧开,再把做好的元宵一勺一勺放进锅中。锅中的水冒起了幸福的泡泡,伴着元宵的出现,锅中的水愈发沸腾了。锅中一个个小胖于在水的鼓点声下跳起了舞,有几个小胖子在一起跳二人转,有几个开始了自己的独舞,锅中的一切,好不热闹。原本白白圆圆的团于因为被水煮熟了变得晶莹剔透。我耐不住诱惑,忍不住拿勺子捞出来了一个,也不吹吹直接塞进了嘴里。结果被烫得嘴里发出一阵“稀里呼噜”的声音,连忙跑到垃圾桶边把元宵吐出来,猛得想起锅中还有在煮的元宵,连忙跑到锅边,仔细一看,元宵原本圆圆的身子已经成扁的了,周围都化开了一圈,照这样煮下去,过会儿就要成一大锅糯米浓场了!我连忙把火关了,将无宵一个个捞出来。

大多数人到这里基本就做好了,但是元宵不只有这一种吃法。元宵可以和牛奶放在一起,就是很香的牛奶元宵,还可以把元宵和绿豆汤放一块,就是清爽的绿豆元宵,这样吃元宵不至于太甜,味道也刚刚好。

我将做好的元宵摆上桌,爸爸和妈妈都说绿豆元宵最好吃。元宵一个个小巧圆滚,不就是代表着圆满吗?一个个圆宵,正寓意着”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

篇四: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粽子飘香话“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不猜你也知道,这是一首写端午节的童谣。

端午节,你们做什么呢?那年端午节,我跟外婆学包粽子,外婆把洗干净的粽叶平铺在桌子上,还有一大盆腌过的肉和剥好的栗子,一旁的椅子上放着用酱油和盐调好味的糯米。

我一看食材便起了劲,迫不及待地催外婆包粽子。我学着外婆拿起一张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哈哈,这真像我们吃的甜筒。紧接着,我舀进了几勺糯米,放进一大块肉,几颗栗子,再加两勺糯米,再跟着外婆笨笨拙拙地把多余的部分给裹了起来。正当我准备扎绳子时,手没抓好,粽叶豁开一个大口子,米和栗子便逃回了刚才的盆子里。外婆见我这狼狈样,慌忙来补救我那不成形的粽子……

终于,在外婆的努力补救下,一个不正常,但还算可以的畸形粽子就登场了。我学会了包粽子的步骤,便熟练地包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粽子包好了,接下来的步骤便是煮了。粽子刚下锅便有一股淡淡的调味香,过一会儿,一阵浓郁的糯米香飘了出来……

时间从棕香间流逝,不一会儿,粽子便出锅了。我挑了一个畸形的粽子,这可是我包的。我小心翼翼地撕开粽叶,一个金黄饱满的粽子便出现在我眼前,我轻轻地咬下一口,感觉这粽子比平日里都要好吃。

我一边品着粽子,一边与外婆聊着端午节的习俗,我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棕香回荡在屋子中……

篇五: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而广东的春节习俗就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按照广东的习俗,春节是在腊月的下旬开始的。到了腊月二十四那天,便是广东的“小年”。那天家家户户都送“灶王”回天庭。而贡品就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是自家出产的蔗糖。目的是为了灶王回天庭后,能在玉帝面前多说些好话,以求来年平平安安。

转眼间就来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为了赶去会去,各家各户都要把家里的每一处都打扫干净。除此之外,广东最有特色的习俗便是逛花市。从腊月二十八到年三十晚,会专门有一条街用来卖花,就叫花巿。这些花儿的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吸引了很多的客人前来观赏。按照规矩,各家都会买一盆花回去,意为“花开富贵”。花市里除了花还会摆上年桔树,树上的年纪个个都金黄金黄,硕大无朋,意为“大吉大利”。每天前来逛花市的人络绎不绝,逛花市成了过年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年三十则是最热闹的一天。在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会贴好门神、对联,以求来年能平平安安,身体健康,心想事成。随后则会拜神,目的是让神保佑自己来年的吉祥。昨天晚上大家洗澡是为了洗尽去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福气,人人都要用柚子叶煲成的水洗澡。然后穿上新衣,以便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在外面打工的家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赶回老家吃团圆饭。团圆饭香气扑鼻,让人垂涎三尺。此外团圆饭必定会有鱼,意为“年年有余”。一道道好菜,连续不断的上,让每个人都吃得肚子像一面小鼓。等到12:00正,每家每户都会放鞭炮,比谁放得响。鞭炮响得十分久,响个二三十分钟也是家常便饭。传说这是为了驱赶一只叫除夕的怪兽。

元宵节眨眼将至。按照广东的习俗,元宵节的晚上,大街小巷到处挂着花灯,悬灯结彩,喜气洋洋。在家里大家要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汤圆的馅各种各样,真是香甜可口。

过完年就是一个新年,一个新的开始。祝愿大家在新年里能够学业进步、身体健康,也希望广东的春节习俗能够传承下去。

篇六: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跨年

春节有不少习俗,不过,在除夕这一天,我最喜欢的,便是年夜饭和守岁了。

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俗。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就席入座,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就有了吃年夜饭的习俗。

不过,我们的年夜饭有些不同,先是到爷爷奶奶那儿吃一顿大餐,随后又去外婆外公那儿吃一顿汤圆,令我好不快乐。对于大餐,倒是没什么可说的,我真正喜欢的,是汤圆。馅里放了豆腐和肉等,把它们用面包起来,做成水滴状,再一个个下锅,等到煮熟了,再用大碗盛起来,倒上些酱油,便成了,我一般可要吃两三碗呢。

吃完年夜饭,接下来便是守岁了。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活动之一。白居易的《客中守岁》中的“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襟”足见“守岁”活动由来已久。守岁的时长不定,古时一般是守到第二天天亮,现在也有守到十二点多的,而我们,就是如此。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的,吃完了饭,便开放起了烟花,有各种花样的,比如,先放会喷火花的,在放的同时,又点上旋转式的烟花。这时院子里,俨然成了一个火花的舞台。这便是放烟花了。还有吃夜宵,烧些面条,荷包蛋什么的,再加上一杯奶茶,令人好不欢喜……

不知不觉,已到了12点。实在拗不过时间的倔强,小孩的眼皮开始打架了,应该睡觉了,于是便向前一年道一声再见,随后沉入新年的第一个梦。

篇七: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任天恩

潮州正月拜老爷

在我的老家潮州,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别的习俗——那就是拜老爷。

在潮州,拜老爷是很忙的,也是很严谨的。每个月的七年级和十五就是拜神的日子。每个月除了七年级、十五要拜家里的地主爷,一年里还有天公、佛祖、观音、土地公公、财神和门神等等。特别是正月里,拜老爷更是头等大事,事关接下来一年家宅的兴衰。从年三十到十月十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拜一次,那场景好不热闹!

有一次,我和外公外婆去拜老爷。开始,我就看到他们拿了好几个大筐。我心想:“不就拜个老爷吗?用得上拿那么多东西吗?我并没有当面问他们,因为出门前他们就交待我在外面不要乱说话,怕让众神听见。当时我觉得外公外婆有些迷信,但出于嘱咐,我也没有多说多想了。

到了村里的祠堂,我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惊了:这其实并不是迷信,而是一个传了很久的习俗。街道处处悬灯结彩,路边的摊子,也全都全到这里卖。那些有名的老店,甚至会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纸灯,有的清一色是纱灯,有的通通是玻璃的。原本冷清的大街,就这样被唤醒了。

外公外婆把东西都放到放祭祀品的大桌子上,但我看到盘子里的苹果有四个时,我惊异地看着外婆说:“外婆,为什么苹果只有四个啊?是不是落到哪儿了?这数字不太好吧?”“傻孩子,‘四’在潮州可是个吉祥数字啊!”外婆笑着回答道。我有些不解,但为了早点拜完,也就没说话了。供桌上瞬间从冷冷清清变成了热热闹闹了,有猪、鸡、鱼、还有潮汕的粿食等。

外公外婆他们还在收东西,就叫我拿冥纸去烧。我就很奇怪,为什么要烧纸啊?但我不敢多问,怕天神会来责怪我。

收好了东西,那些祭品都已经被天神老爷们品尝过了,就可以拿回家分给全家吃了。这样可以让全家人都沾到福气,一年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这就是潮州的特别习俗——拜老爷。如果你想去潮州过年,拜老爷的时候一定什么都不要出错啊——拜老爷可是很讲究的!

篇八: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中秋月饼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正是中秋节来临的时间。等到了夜里,月亮升起,中秋节才算真正到来。

一轮黄澄澄的月亮高高地挂在黑色的天幕中,跟平时的月亮显得有些不同。中秋的月亮更显明亮、耀眼。也难怪,古人对中秋月亮总是寄予无限的情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我们一家人搬着小椅子,来到楼下赏月,既然是中秋节,那当然少不了吃月饼了。月饼的外形大多为圆形的。一般表面都会印上各种精致的图案,可能是月饼的外表长得跟月亮很像,所以才叫它月饼吧。

月饼的馅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五仁的,有芝麻的,有花生的,还有各种味道的水果口味的月饼。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水果味的月饼,甜甜的月饼中又伴随着水果的甘甜。能一边欣赏着夜晚的美景,一边吃着月饼,跟家人聊天,这种享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团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在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谚语道出了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地,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现在,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篇九: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孟繁辰

我的家乡是上海,上海虽然没有很多风俗,但是在新年里,我的家人们一定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的早上,大人们就开始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起来了,最让我期待的是压轴大菜饺子。我平时也喜欢吃饺子,但年夜饭的饺子有点特别,因为妈妈会包”福饺”就是在饺子里包一枚硬币,妈妈会找出10个一角钱硬币,洗了一次又一次,直到闪闪发亮,再包进饺子皮里。妈妈说,这是过年的习俗,吃饺子的时候,谁吃到的“福饺”越多,谁来年的运气就会越好。如果孩子吃到“福饺”便会学习好;如果大人吃到”福饺”就会财源滚滚,如果老人吃到“福饺”就会延年益寿。我觉得这个风俗好有趣。就坐在妈妈旁边,看妈妈包饺子,心里想记住这些包硬币的饺子长什么模样,吃饺子的时候就能吃到它,这才样我就有一年的超级好运气了。

当妈妈把一盘饺子摆在我们面前,我有些迫不及待,可我却再也看不清哪个才是包着硬币的饺子了。外婆说:”你多吃几个,中奖几率高呢!”于是我一连吃了好几个,可是也没吃到一个“福饺”,我灰心丧气地想:看来今年我是跟“福饺”无缘了,哎!这时,我发现了一个胖平乎的饺子,里面隐隐有银光闪闪的东西,我小心翼翼地夹起来吃,咔嚓,一枚硬币掉了出来。“哦!我吃到福饺喽!”我大声欢呼起来。妈妈说:”今年,你一定学习好。”

“福饺”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我想,春节不只是吃饺子之美味,更是享受传统节日的风俗带来的快乐。

篇十: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陈米朵

春节年鸡——白切鸡

“喔喔喔——”清晨,一声嘹亮的鸡鸣打破了此时的宁静,也唤醒了熟睡中的我。这声鸡鸣是凄惨的,是恐惧的。这是它生命的尽头,是我美味的开始。杀鸡了!

白切鸡,顾名思义,就是用细盐涂抹在表面,而不放其他任何调料,杀好蒸好后,切开即食的一种鸡。此刻我已洗漱完毕,来到正在杀鸡的奶奶旁边,一边听着那凄惨的叫声,一边看着奶奶捣鼓着。

白切鸡这种特制的鸡是用来祭祖祭神的。听爸爸讲,白切鸡的故事和一场大火有关。

相传古时候,有一名男子考了状元,欣喜若狂地跑回家告诉妻子。妻子听后也十分高兴,决定杀一只鸡来庆祝一下。可谁知刚杀过的鸡还没来得及加佐料,就听见外面有人喊“着火了!着火了!”夫妻二人赶紧跑出去帮忙救火,也顾不及锅中的鸡了。等他们回来时,只见锅中的水已经烧干,只留下一只被蒸熟了的鸡。妻子绰起桌旁的刀就切,没想到还挺好吃的,这就是白切鸡的由来了。

杀鸡的过程甚是复杂,并不是说割了脖子,往锅里一扔就行了。首先是要割脖子。动作要快,只见奶奶手起刀落,浓稠的血液就像涓涓细流一般流淌而下。只不过细流是红色的,还带着一点腥味。鸡已杀完,血已流尽,但鸡还在哀哀嘶叫着。说起来,我在旁边看着也觉得有点恶心。

第二项任务就是拔毛。杀鸡是需要清理头尾的,没有七八十度的水,根本起不到清理的效果。奶奶端来一盆热水,只见她把鸡放入热水中,那凄惨无力的叫声才终于止住了!本来我也想帮着拔,可我的手刚一接触到那水,就烫的叫了起来:“奶奶,怎么这么烫啊?”奶奶边拔毛边笑着说“当然是要消灭坏细菌啊。”

经历完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就到了抹盐的环节。晶莹剔透的细盐,像一颗颗光泽透亮的钻石,好像是给鸡穿上了一件水晶大衣。灯光照耀下脱完毛的鸡,在这一层大衣的包裹下闪五颜六色的光彩,仿佛是舞会上最耀眼的明星,也就是餐桌上那颗最耀眼的星了。

抹完盐之后,才到了鸡最舒服的时候,那就是所谓的“白切鸡蒸桑拿”。把穿上了钻石大衣的鸡静置半个小时后,送入锅中,再蒸两三个小时,应该就好了。

夜幕降临,拜完祖神和灶王爷的一大家子人,早就等在餐桌前了。直到锅内发出“吱吱——”的轻笑,白切鸡已经好了!

当!当!当!几声震耳欲聋的响声,从奶奶的刀下传来。切好之后,白切鸡就制作完成了。

除夕的夜晚,丰富的菜肴和美丽的烟花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但只有白切鸡才是真正的美味。白切鸡配着生抽吃,那叫一个香。你要不要试试呢?

篇十一: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我国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春节也是大家最熟悉并且最喜爱的一个传统节日。

传说从前有个怪物叫“年”。它喜欢吃人,有一天,它又去吃人的时候反而被人吓住了,匆忙逃了回去。人们便把这一天叫作”过年”。

快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春联,又称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的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也增加了春节喜庆的气氛。

紧接着,就到大年三十晚上了,也叫除夕夜。这一晚上,大家也忙得不亦乐乎了,一家人动手做了一桌菜,有糖醋里脊,四喜丸子,清蒸鱼等许多好吃的。爸爸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四喜丸子,口水已经流了“三千尺”那么多。妈妈打趣地对爸爸说:”你的眼睛都快长到丸子上了!”爸爸听完,便用手擦了一下口水对妈妈笑了笑。

要说最热闹的,莫过于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七年级了。人们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新衣服,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族长带同族挨家挨户拜年,有的是朋友相约去拜年,还有的是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崇。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更加喜爱春节了呢?

篇十二: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刘婉婷

湖南的除夕

“除夕过了是大年,红包春晚两不误。红红对联贴门上,家家守岁到春节。”随着小孩子们的声音,除夕就这样开始了。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关于除夕的传说有一种是:古代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了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贴红对联,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

我老家过除夕的习俗有很多呢!

除夕那天一清早,我耳边就响起了噼噼啪啪的声响,我奈何它停不了,只好起床下楼。我们家白天就贴好红红的对联,贴好“福”字。奶奶告诉我,大门的“福”不可以倒着贴,我点了点头。

除夕怎能少了年夜饭呢?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一家团聚,一起围坐在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肉、饺子、热炒、点心,一般还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说明红红火火;二是鱼,喻示“年年有余”。我们边吃边说笑,每个人心里的快乐都表现了出来。我也不例外,心里乐呵呵的,也为自己和家人默默祝福着。

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我们那儿叫守岁,人们一般都是零点以后才睡觉。除夕夜家里的每一个房间都要留灯,不宜在黑暗中迎接新年。

那一天,我们全都欢欢喜喜的、热热闹闹的。我心里也很欢乐,毕竟第二天就是新年啊!

篇十三: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端午包粽子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令人想到包粽子、赛龙舟这些耳熟能详的习俗了。端午节这天我就和妈妈一起包粽子。

首先,我把洗净浸泡了几个小时的糯米倒进一个大盆中,再加入适量的盐和酱油翻拌均匀,再把粽叶折一下变成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攥一把糯米均匀的铺洒在粽叶里,并逐层放入五花肉条和芋头块,最后盖上一层糯米把余下的粽叶折好盖上压平整,用线把它五花大绑,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此时,妈妈已做好了一个粽子,看看妈妈的,再看看我的简直是天壤之别。妈妈包的粽子像个金字塔,立在桌面上稳稳当当,而我的却是又矮又胖,放在桌上就东倒西歪了。我尴尬地笑了。

我把它们一个个放入高压锅中,三十分钟后一股粽叶的清香夹着肉和芋头的香味飘出……我迫不及待地捡出一个,剪开绳子,顾不上烫,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软软糯糯,肉香扑鼻,入口即化,令人欲罢不能。一旁的妈妈笑眯眯地望着我:“慢点、慢点,别噎着……”

一时间,整间房子都散发着粽子独有的香味。吃着这样香喷喷的粽子,不禁让我想起端午吃粽子的来历……

爱国诗人屈原跳入汨罗江后,人们为了不让鱼儿吃屈原的身体,怎么就想到裹美味的粽子投江,让鱼儿吃粽子,别吃屈原的身体呢?那些鱼儿真的会这么听话吗?……不管怎样,这代表了人们对屈原的爱护与尊敬。这是一个爱国伟人应得的尊重。时过境迁,端午吃粽子的习俗一直被人们传承,屈原的爱国精神也在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传颂……

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既有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又带来了粽子这样的美味。

篇十四: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寒食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古诗《寒食》就是写寒食节的。

寒食节在这一天内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这一传统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谈君”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是中国民间第一大忌日,寒食节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我的家乡到了寒食节,整天都不能生火,大人们都会带上家里的小辈们去忌拜先辈们,;有的人在买一些冷食,还有的人会三五人围在一起听中间的人讲故事……热闹及了。这就是我家乡的寒食节,热闹的寒食节。

篇十五: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家乡的重阳节

高婧杰

在我的家乡宿迁,一年里除了过年,最重要的节日就数重阳了,在那天我们通常会登高,吃重阳糕……

说起这重阳节的习俗可是有个大来头,相传是汝南县澄中的一个地方,有个瘟魔那麽四处游荡,所过之处都会染上瘟病。村里有个小伙叫恒景,一心想除瘟魔,在他苦练武功后,受一位老者之教,说是登高,采菊,吃重阳糕可以祛除瘟魔。恒景和乡亲父老们便照做,果真那温魔当场就“昏”了过去,此后就再没有来过。

从此,登高等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老家对登高这个习俗可把控的很严。通常我们都是一老一小搭配登高爬山,听老人家说,古人认为登到高处离太阳近,太阳乃至阳之物,能够祓除身上的不祥。在我们上山时,每人还会在兜中揣上一两块软糯甜腻的重阳糕到山顶吃。你想啊,当一老一小爬上山时,累得直喘粗气时,饿得肚子咕咕叫时,再细细咬上一小口热乎乎的重阳糕,那松松软软又带一丝清香的味道在嘴中蔓延着,心头也不禁涌上丝丝缕缕的幸福。

重阳糕其实也是祝愿子女百事俱高的寓意,所以我们那的老人,在那天总是会拉着儿孙子女的手念念有词的祝福。

此外,在那天我们还会插茱萸,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吧!“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大诗人王维的这句诗写的就是重阳节插茱萸的活动,通常我们会佩带在手臂上,或做一个香袋来佩戴,也有是插在头上的。古人用这个来“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有了这些习俗,重阳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什么时候你也来这里一览重阳节的风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