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小作文 国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英语作文 原创专区作文
当前位置:作文营 > 原创专区 > 精选

探寻作文600字八年级(精选8篇)

栏目: 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1.76W

篇一:探寻作文600字八年级

探寻作文600字八年级(精选8篇)

世界上总有一个事物,是我们所感兴趣的,是我们所为之探寻的。而那也是探寻自我成长的路径。我们因探寻而脚步坚定,内心丰盈,眼界开阔……

在去年暑假,我一个人难耐寂寞,又艳阳高照,正是去草坪放风筝的好时候。于是我拉扯着妈妈,表现出一副不给我买风筝誓不罢休的样子。妈妈眯缝着双眼,不相信地说:“你别又中途放弃了就行。”

过了一周,新买的风筝如愿到手,同时妈妈也给我报了个风筝培训班。我蹦蹦跳跳地来到培训班,老师叫我们先自己玩玩,随后会一个人一个人指导。

我从没接触过风筝,说白了其实是一时兴起,所以当我第一次操纵它的时候,手忙脚乱,就像是失控般,惶惶颤荡,转眼就栽了下来。首次体验告败。

老师过来帮助我,他说:“放风筝也需娴熟技巧,手中的丝线扯得越是紧越不灵活,逆风飞舞的风筝才会飞得轻松得意。”我似懂非懂,便又开始了一次尝试。那风筝像是淘气的娃娃,四处游荡,摇摇欲坠,任我如何扯动丝线,它该乱飞还是乱飞。

我有些不知所措,又沮丧。老师又告诉我:“不要担心。当你看到它耍性子就要坠落时,不要慌乱,只要沉着地迎着风向,跑起来就好。”

第三次尝试,我将风筝抛在柔风中,顺着它轻轻扯动丝线。风筝受到牵动,绽放于蓝蓝的天空中,如鱼得水,俯仰漫游,在空中尽兴表演,展现它美丽的身姿。放飞快乐,放飞希望。

我探寻的风筝教会了我如何坚持、努力地全力以赴做一件事,我也探寻到了成长的乐趣。

篇二:探寻作文600字八年级

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有人曾说:“在西安修地铁都能挖到十几座古墓。”三年前,我来到了西安,探寻厚重的历史文化。

为了探寻秦朝的历史,我来到了著名的秦始皇陵。刚一进去,就被气势磅礴的兵马俑震撼到了,他们排列整齐,手中持着各种兵器,有的还架着马车,我想:“这样一支威武之师,怪不得可以一统六国。”我决定到近处看看,探寻其中的细节。

到了近处,我看到了他们的面部表情,有的好像在凝望远方,似乎在想念远方的亲人;有的面色紧张,似乎在害怕即将到来的战斗;有的眼神坚决,已经准备好誓死报国建功立业了。这些细致入微的神态再一次震撼了我,将我的思绪拉到两千年前,亲眼见证了秦朝一统天下的历史。

后来,我又去了展览馆,看到了青铜马车,感受到秦始皇陵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汇集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与精湛的技术。最后了解了秦朝灭亡的始末,让我明白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这次探寻真的太值得了”我心想。

这次探寻让我开拓了眼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会到秦朝的历史文化,了解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以后,再以后,我也要去探寻更多的历史,了解更深厚的传统文化,不断丰盈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脚步不断坚定,以便更好的探寻人生目标,更好的为社会,国家做贡献。

篇三:探寻作文600字八年级

淡然墨香和着清茗,氤氲成往事云烟。屏风后的易安正坐,探寻她的一颦一笑,回首艰难一生。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年少时的易安青春懵懂,点点醉意染红脸庞。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古灵精怪的少女乘着一只小舟误入藕花深处。碧绿嫩红的景色跃于眼前。从小受墨香书卷熏陶,李清照不同于其他恪守规矩的女子,她摆脱压抑的枷锁,撇开身为闺秀的束缚,徜徉于瑰丽诗境中,独树一帜的做自己,留下精彩华章。

封建礼数,闺阁生活不是易安所想,饮酒作词,夜不归宿,易安此时更似不羁的少年。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国破家亡,背井离乡,易安被命运捉弄,但她永远也不会被打倒。

金兵入侵,国难当头,只有一杯浊酒洗清忧愁,浇化心中的块垒,它似白莲,生于污泥而不染。“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带着丈夫遗愿而编纂《金石录》,用一腔热血洒向南宋偏安一隅的无能,用遗留的日子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她正如她的名——“清照”,是一抹清透无暇的月光照于乱世。她用文字揭开时代的腐朽,天下的苍凉。

“云中谁寄锦书来?”丈夫去世,毫无可依,易安从女子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丧夫的她早已不是娇俏少女,此时的清照已“人比黄花瘦”,但她依然想在漂泊中找到依靠。曾几何时,她也不敢相信张汝舟,只是为了自己身上的金石文玩。失魂许久,她冷静下来,将丈夫告上官府,一字一句的批判,控诉命运与时代的不公。她要做树,而非依附他人的藤。

张汝舟的欺骗让她痛恨,哪怕坐牢也不委曲求全,她生的女儿身,但心却比男子更坚韧。

云拨散,她的身世被世人崇敬,她完成了“死亦为鬼雄”的抱负。她是封建女子之楷模,是对抗世俗的战士,更是风流雅致的词人。

探寻李清照的一生,探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她傲人的身影,经岁月冲刷,熠熠生辉。

篇四:探寻作文600字八年级

小时候偶然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有关黄鹤楼的节目,感到很有趣,便去问母亲能否带我去看看,她同意了,但要求我读完了崔颢的《黄鹤楼》,带着诗文去探寻。

于是趁暑假,一家便陪我去探寻。

在黄鹤楼上,出于小孩时的好奇,我的眼睛便一刻不歇,忙开始寻景。先是一抬头,望见广宽蓝天上大片大片的云彩,那云飘飘悠悠,闲逸自在,像一位躺在席子上衣袖垂下的老者般惬意。在脑海中便寻到“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诗。

接着视线往下移,在江流近旁寻到一处空地,凝神望去,见是一丛丛高细的草杆和草叶,茂密的草从之中生着几棵大树,树在睛朗的日光下开辟出一片片荫蔽,遮住下面的草丛。“晴川历历汉野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写应是这样的景。

身子往边上一探,看那江水涛涛。远处江水浩浩荡荡,如骏马一般奔腾不息,浪花相互击打,马蹄声好像越来越响。在怒涛中仔细地寻找,也许能看见晶莹的“马鬃”飘起,在阳光下闪着点点白光,溅在草丛中,润进土地,在植株根系的探索下被吸收,成为江边生机的一部分。江面翻滚,波动着前进。不一会儿工夫又探寻到江涛之景。那“烟波江上”呢?想到那句诗,目光便又努力在江面探寻。

又探寻片刻,也算是找到“烟波江上”。只见在波涛翻动之时,荡出几朵绽开的浪花,它们在腾飞后相撞,散开一片白沫,白沫又飞散开来,成一片雾霭飘离江面。

那次探寻让我更理解李白所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对崔颢的赞赏和钦佩。开始不理解“历历”是写树木分明的样子,哪怕知道了意思也只感到形容得空虚:树木怎么可能看起来“分明”呢?直到亲眼探寻到了那晴日原野上一棵棵青葱翠绿的树在草丛之间疏密有度错落分布的明丽之景,才体会到了诗文之美,扩充了心灵。

因为一次出于好奇的“探寻”,我寻到了多东西:诗文中的美景,登楼之喜悦以及探寻的意义。那次之后,我的眼界大大开拓,开始乐于探寻新事物,也屡次因“探寻”而受益。探寻使人内心丰盈。

篇五:探寻作文600字八年级

探寻是人类发现的前提。袁隆平终其一生探寻着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蔡希陶用尽心力探寻着大自然的秘密,居里夫人燃尽生命探寻着元素的奥秘……人类因探寻而脚步坚定,社会因探寻而不断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探寻与追求。

我对《兰亭序》的探寻,起源于一个夏日。

夏天,蝉鸣悠长,空气间弥漫着炙热的、专属夏日的气息,令人不适的高温使本就因字练不好而烦躁不平的我更加气闷。我搁下沾满墨汁的毛笔,郁闷不知如何是好。我笔下的字与字帖上优美飘逸的文字截然不同,我始终看不出《兰亭序》的潇洒优雅从何而来,又该如何临摹表现。

这时,老师进来了,他看了看我的字,笑说:“你这字好看是好看,就是没有那神韵,过于拘谨了,要不然我带你出去转转,找找感觉?”我怀揣着疑问,和他出了门。

小区池塘里的荷花开了,清新怡人,避暑的人群集中于树荫下乘凉。我也与老师同坐于树荫下,远远望着这夏日独有的景色。他开口道:“《兰亭序》是王羲之与其友人齐聚游玩,写文章集成的集子的序言,想探寻到那种潇洒愉悦还是要身临其境。现在虽然是夏天,但与人共同游玩的欢乐还是可感的,你体会一下。”我似懂非懂,但也努力理解着他的话。若是在暮春时节,与友相聚于会稽山阴,那种闲适自在,悠然自得该是怎样的轻松宜人呢?

我似乎懂了。回家后,我再度开始尝试。这一次,我不在距今,而是随心而动。我描摹着想象中王羲之与友人相会时的慨叹,下笔时,墨汁自然地随笔的游走而挥洒,不再停滞,以心中之情带笔游走于纸上。这次的字迹,又像了一些。

我可能做不到像王羲之那样的笔势流动,但我探寻到了那种超脱于世俗的喜乐,与诸君子相聚的欢欣。或许我探寻到的不仅是书法,也是《兰亭序》中的情感、精神与气韵。

探寻的路上总会有波折,也许我们曾经想过放弃,但用心体会,总会有所收获。有一句话叫“不经风何以见彩虹”。我们努力探寻过,便会有收获、有发现,这便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篇六:探寻作文600字八年级

幽深的树林中,枝叶层层叠叠,阳光从罅隙中洒入茂密的丛林,似是想要透过它看到什么。我打小便对树情有独钟,它们生机勃勃,是大自然的得意之作。我的祖父也喜欢树,且特别喜欢画树,每每下笔前,他总要细细观察,但他细看的,好像不只是树的繁茂枝叶。

祖父将毛笔饱蘸墨汁,笑着告诉我:“黑与白,即为树。”只见他在宣纸上恣意挥洒,几条墨迹和简单的墨点,便勾勒出一棵树的轮廓。

这是祖父笔下的树,并无繁茂的枝叶与起伏波澜的林海,只有黑与白的共生。

我拿起画笔,将叶子添得茂盛,洋洋得意地拿给祖父看。但他只是冲我一笑,说了句:“你还不懂什么是树。”

他渐行渐远,我空自留在原地摸不着头脑。我回头寻找我祖父数年前所画之树——孤独矗立在悬崖之上,叶子稀疏的树,黑的是枝干,白的是广袤的天地,笔写泼墨,寥寥数笔,一旁是他的一位挚友为他所提的墨宝:“心若兰兮终不移,淡泊名利沁墨香。”我突然想到他曾经说过,画家要用自己的风格创作,而非依猫画虎的画匠!他一生痴迷于探寻国画的精魂所在,桃李满天下,却始终无名无利,“笑把浮名让世人”。

白云寂寂水潺潺,那颗始终未变的初心就埋在他朴实无华的外表之下。我似乎看懂了祖父的树,那是一棵傲然挺立的树,似要冲破天际,意犹未尽;那是一颗心无旁骛的树,是否生长在丛林之中,它不在乎,是否有花草陪衬,它也无所谓;那是一棵历经沧桑依旧执守内心的树,承载着祖父一生的梦想,苍劲有力而随心所欲,像一位长者沉吟着不朽的诗句,浑厚而悠远。

祖父一生对树的探寻,透过他那支毛笔,扎根于画卷之上,淡然于心,从容于表,不卑不亢,他似要与那树融于一体,而我也追随而去。

篇七:探寻作文600字八年级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不断去深入探索、发现和品味。我就曾依靠一节扬琴课,探寻到了它的魅力。

新的学期选课时,妈妈坚定地给我选了扬琴。她告诉我:“你以前学的都是西洋乐器,这次正好领略领略民族音乐的趣味。”带着妈妈的建议,我怀着好奇与期待,推开了扬琴教室的大门。

眼前的场景令我有些震惊。与脑海中所想象的那些刻板、老旧的画面不同,扬琴教室里洋溢着古朴典雅的韵味。我情不自禁地探索起来。走过一架扬琴,上面精致的装饰吸引了我的目光,盛放的金色牡丹环绕在琴弦两侧,加上小巧的绿叶装饰,将我带入一个清新优雅的境界,令我沉浸其中。

老师将琴竹——演奏扬琴用的竹片发到我们手中,我小心翼翼地端详,生怕弄坏了如此美观的工具。开始上课了,老师讲解了几个重要的音符后,便让我们开始自己尝试弹奏。我打开琴谱,翻阅时看到了一首我常听的音乐,便想用扬琴试试,探寻一下这典雅的乐器会演奏出怎样的感觉。

熟悉了每个音阶所在的位置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演奏。随着琴竹落在紧绷的琴弦上,沉稳厚重的低音回荡在我的耳边,我又敲响下一个乐句,这次是轻盈短促的高音。渐渐地,我开始陶醉其中。扬琴所传出的音乐给了我别样的感觉,它不似西洋音乐那样急切猛烈,好像要将事物急切地传达,而是用最舒缓的语气,不骄不躁,温柔地向你娓娓道来世间万物的真谛。在悠扬的琴音中,扬琴将我带到了远方,带入充满诗意的世界,去寻找最纯真自然的生活情趣,去探索中华民族古老乐音中蕴藏的柔韧雅致的文化基因。

琴音终止时,课程也进入了尾声,我满怀不舍地离开教室。再看一眼扬琴,它仿佛也向我告别,期待我的下一次到来。这一刻,我终于探寻到了民族文化的真谛,探寻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华民族长久积累的文化精髓,必将不断被后人探索、传承,拓展人们的眼界,丰盈人们的内心,在所有人心中回荡。

篇八:探寻作文600字八年级

我穿行在两排柏树之间,柏树四季常青,在行人头顶投下一片阴影。随着探寻的脚步,天坛朱红的大门从层层叠叠的柏树枝叶后逐渐显现出来。

进入北门,我跟随地图的指引,踏着石砖直奔祈年殿,那个明清皇帝的祈谷之所,在电视节目、旅游宣传中代表天坛的建筑。

即将到达祈年殿时,游客渐渐从各方汇合,成海潮之势。我被裹挟在其中艰难地行进,终于行至祈年殿脚下,那宫殿比想象中更为高大雄伟。太阳升到天幕的正中央,阳光从祈年殿深蓝色的瓦片上一级一级流淌而下,使每片琉璃瓦都镀上一层金色,建筑墙壁上繁复的花纹和洁白无瑕的汉白玉围栏映衬得那样和谐。曾经的岁月,庄严肃穆的皇权和千万百姓质朴的愿望汇集在这里,求来年风调雨顺,粮仓充盈。嘈杂的人群好像短暂地消失了,只剩古朴的祈年殿和悠悠白云在我眼中定格。

走出祈年殿,路上的阳光过分明亮,使人睁不开眼,我连忙躲进有树荫的小道。

那里是另一番景象,属于古建筑的庄重在儿童的笑声中少了几分。几个小女孩捉着自己挥出的泡泡;老人们放着舒缓的音乐,慢慢改变身形,推出太极拳的下一式;旁边是一个武术班,少年猛地抬起腿来,带起一阵风,惊起了在地上啄食的麻雀……

小道上的热闹与刚才我在祈年殿感受到的热闹不尽相同,一边是寻常日子闪烁的微光,一边是千万人同赏的盛大历史文化。

此次天坛之行,我探寻到了平凡和宏大合二为一的国泰民安,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愉悦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