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小作文 国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英语作文 原创专区作文
当前位置:作文营 > 自然 >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通用15篇)

栏目: / 发布于: / 人气:2.06W

篇一: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通用15篇)

余昊阳

每家每户的七年级都不一样,比如有些小孩跟着爸爸妈妈到别人家去拜年。但在我们这里的小孩子是提着袋子去别人家里拜年,人家就会把一些吃的放入袋子中,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可以拜,大人们还对小孩子们说,要把袋子装满,不装满就不能回去,那时候小孩子们大清早成群结队的去拜年,热闹极了,大人们也很热情。

今天早上是大年七年级,我一大早就起床了,但是我的表妹还没睡醒,我大声喊:“起床了,今天我们要去拜年。”我表妹被迫无奈的起来了。我已经按捺不住我高兴的心情,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居村拜年,心里还有一些小激动。早上七点多钟,我们每个人拿着一个袋子去拜年了,大人们在后面也不忘提醒我们,袋子一定要装满,我高兴的答应了,我们先去到我表妹的同学家去叫她一起拜年,我们五个就一起去拜年了,我们每到一个人的家里就会说:“新年好。”大人就会把吃的放入我们袋子里。到了一户人家,我三岁的表妹突然跪了下来,给别人拜了个早年,大家哈哈大笑。过了一会儿,我们袋子已经装的满满的,我们高高兴兴的回家了,这就是我们小孩子拜年的样子。而大人就提着礼品到亲戚家里去串门访友。

转眼间,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了,我已经迫不及待的等着,想立马吃饭。大人们在桌子上吃饭,而我们小朋友就坐在旁边的小桌子,菜一个接着一个端上桌子,香气扑鼻,我的口水止不住的流,终于开始吃了,我在等的时候,就像度日如年,我盛一大碗米饭,我现在就像一个饥饿的老虎,我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简直美味极了,这次我整整吃了两大碗米饭。大人们吃菜的吃菜,喝酒的喝酒,大家有说有笑,可高兴了。

我们吃完中午饭,我们就去小店里采购爆竹,我们到小店里面有许多爆竹,大的、小的、圆的、方的、长的、短的、高的……各种各样,我们各买了一点,捧着许多烟花回去了。

我们早早的就吃完了晚饭,我们吃饭的时候就听了几声炮竹声响,天黑了,我们都出来放炮竹,我们小孩子拿在手上放的烟花,大人们放大爆竹,想到爆竹,想到一个传说故事。从前,山上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山下的村民都很怕他,一年除夕,年下来吃人了,大家都躲了起来,有一个村民无意间发出类似爆竹声音,年吓的躲起来,村民知道后,就发明了爆竹来吓跑年。我一直看着天上的烟火,美丽极了。

小孩子们都已经熟睡,大孩子在与家人守岁。深夜,鞭炮声还在响,灯火通明。

篇二: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王紫漩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京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每当提到腊八粥,嘴里立刻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一到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妈妈在腊月初八早上四五点起床,她先准备各种米、各种豆、各种于果,然后水烧开,再把准备好的材料倒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熬。

过了几个小时,腊八粥还在锅中不紧不慢地沸腾。好不容易腊八粥终于熬好了,那香味迷住了我的味蕾,怎么也得喝上一碗那色香味俱全的腊八粥。

“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才回一次娘家。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烧香,点蜡烛,献灶糖,献灶饼,灶王爷去天上向玉皇大帝回报民间的事情,谁家好谁家坏。把灶王爷同侯好,他才能为你向玉皇多说好话。把灶王爷接来了就为他献饭,倒水,倒酒,磕头后就是放鞭炮了。

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是我国的风俗和习惯。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要扫房子一次。

一年尘土飞扬,一年的蜘蛛网,一年的破旧杂物,都将在大年到来之前打扫干净。

一年间整同屋子尘土飞扬,桌面上,地板上到处的灰尘。我们一起分配工作:爸爸扫屋顶,妈妈洗衣服,弟弟扫地,妹妹擦桌子,我负责拖地。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打扫,终于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家里焕然一新。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有着独特的风俗,在我们的家乡春节主要以看晚会,看花灯,放爆竹,吃年夜饭为主。

这就是我的家乡风俗,既快乐又传承文化。

篇三: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娃儿,对家乡是必须了解滴!“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提到菜市场去杀;磨汤圆,打糍粑,都是在备年货。把屋里头打扫干净,只等着过春节了。

俗话说:“春节过得好,一年到头好。”重庆人过春节那是非常讲规矩的,这些规矩从除夕就开始了。除夕,咱本地人叫三十(也有叫年三十的),是全家团圆的第一天。不管你是外出打工的,外地读书的,游世界还是上天登月的,通通都得回家。这天是全家聚在一起吃年饭的一天。

作为一家子的干饭人,对年夜饭的信息绝对是一清二楚的!重庆人的年饭里,鱼是必不可少的。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这众所周知,但吃鱼也有很大的讲究,过年吃鱼时只吃鱼身,要留下鱼脑壳和鱼尾,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吃年夜饭之前,饭必须多煮,才不能把年夜饭吃完,不然来年没得饭吃(干得漂亮!)

当午夜的钟声敲响时,重庆人们还会吃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吃胖了就团圆过头了……)而吃的个数也得有讲究:一帆风顺、双喜临门、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子登科、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为什么不把这四十多个汤圆一块吃了呢?这样不就更幸福了吗?)

哦,对了,过春节时,大家还会灌香肠,挂在家里。这样一来,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染遍了香肠的香,吃前便馋哭了隔壁小孩!

当然春节嘛,吃吃我们重庆的火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哎呀惨死我了)

此时努力干饭的我:“真香!”

篇四: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接下来,我就将为你们介绍一下,我们家乡春节的习俗。

春节即将来到,家家户户都在28,29日的时候贴对联,挂彩灯。全家人都穿上了新衣服,大人们分好了工,男人们挂彩灯,女人们,贴对联。男人们在院子里站在凳子上把彩灯一一挂在院子的每个角落,孩子们就在一旁向上面递彩灯。他们每一次向上面递大概20厘米的彩灯,每次递的长度几乎一样。看他们那娴熟的动作,就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可以练成的。

挂完彩灯,贴完对联。孩子们就带上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小地雷,刮炮,摔炮。向大街和朋友们会军。紧接着,大街上“鞭炮齐鸣”一阵阵欢笑声传来。孩子们一直玩到吃饭,才暂时恋恋不舍地离开鞭炮。夜晚开始来临,孩子们仍然去街上玩耍,只不过多了许多灯光和火花,让黑夜变得更加美丽炫彩。

年夜饺子这可不是普通的饺子,而是带有福气的饺子。每家人都会在饺子中包上钱,花生和糖果,吃到包有钱的饺子,约着以后有钱花,吃到包有花生的饺子,意味着长寿,吃到包有糖果的饺子,意味着以后生活甜蜜。大家开始吃饺子了,谁都想吃到带有福气的饺子。突然,“啊”!“我吃到钱了”,小孩子脸上充满了激动和兴奋。接着有人吃到带有福气的饺子……大家的笑声充满了整个屋子。

每个人都开开心心,迎接亲人们的祝福,过了一个幸福的春节。

靳凯凇

指导教师:魏玉春

篇五: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俗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春节,一个团圆的日子。

春节令我心跳加快、口水直流、面红气喘的还是——饺子,我对饺子独有情钟,饺子不仅能活络气血,令人食欲大开,不同的馅料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相传,在汉朝末年某个春节,著名医家家张仲景周围的很多百姓耳朵都冻裂了,张仲景便把姜、肉馅、葱……包

进面皮里,做成耳朵状,百姓们吃了后,很快就恢复了健康,所以每年春节人们都会包这种“耳朵状的包子,饺子就这么诞生了。

春节这一天,我会卖力地包饺子,就为在吃的时候能多吃一些,肉馅必须加的足足的,直到饺子露出圆圆的“西瓜肚”,按照四川的老规矩,妈妈还会在一个饺子里偷偷塞一枚硬币,而吃到硬币的人,那一年都会有福气。所以,我每逢吃饺子,都会多吃几个,不但因为更有机会吃到硬币,也因为饺子实在太好吃了,一口咬下,肉汁在嘴里乱窜,香味扑鼻,蘸一些醋,一口包入嘴中,嚼一嚼,面料混合肉馅,香味能够飘到十里之外,除此之外,春节还有舞龙,舞狮,赏花灯……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得当人开心的一个节日,年虽然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遐想。

篇六: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邵靖涵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风味,从春节前几天到正月十五,每一天都很精彩。

春节前几天,家家都会去赶年集,准备年货,炸货:炸丸子、炸藕和炸点心。年底要买很多东西,要买吃的,穿的,喝的,还有过年必不可少的春联,现在为了减少自身伤害和保护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过这并没有减少过年时的热闹和人们迎接新春的热情。

不知不觉到了除夕,我早早的就起了床,跑到大街上一看,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看看我们家也是一样,家里家外都红彤彤的,感觉焕然一新。妈妈早早的就去买菜,今天一共要吃两顿饭,一顿在下午六点,一顿在晚上十二点。十二点吃的是年夜饭,代表辞旧迎新迎来新的一年。吃完年夜饭也是不能睡觉的,要守岁。要吃第一顿饭了,大家一同举杯对家人送上祝福,轮到我啦,“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滚滚,事业有成!再祝我自己学业有成吧!”这一顿饭吃的是饺子,我们家包的白菜豆腐馅的饺子,这个饺子馅是有寓意的,表示在新的一年里百财、兜福!吃完饺子,我们一家都在守岁,因为传说除夕夜会有年兽来袭,年兽最怕红色和光,所以家家都贴春联,挂灯笼,人们都要在家中守住自家的老人和小孩儿。

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都要在这一天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小孩子还会提着花灯在大街上玩耍……热闹极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

篇七: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我的家乡在石林,那里山清水秀,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在我们那边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要在过年的当天把家里都打扫一遍,并把福字贴在大门上。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在石林的一个小村庄里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大年三十上午的时候,大家会一起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那天,我才刚准备起床,奶奶和爷爷已经在打扫房间了,我见后也赶忙起床帮忙,爷爷对我说:“今天可一定不能忘记打扫房间,从前有一个传说,在这天会有许多神仙来人间游玩,并且会带走家里不好的事情。因此在这天,家家都要打扫房间,把不顺心的事通通扫掉。”

我听了之后,赶紧动手打扫起我自己的房间。把我自己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这时,奶奶走了进来,给了我一张圆形的福。

我见了就拿来了透明胶,正准备贴在门上时,奶奶对我说:“这可不行啊,‘福’怎么能这样子呢!一定要倒着贴,寓意着‘福到’。”我听了,不禁想到:“原来过年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啊!”我问奶奶:“这有什么有趣的传说吗?”奶奶听了,乐呵呵得说:“当然有了。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不得不说,春节的习俗可真有趣啊!

篇八: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丁依莎

我国有许多的传统佳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等。这些节日承载着悠长的民族文化,各自有着鲜明、独特的节日风俗,而我最喜欢的节日属春节了!

每当春节,我们都要穿上新的衣服,亲戚朋友们也都换上了红色的衣服,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姥姥一边帮我拿新衣服,一边和我讲:“以前生活条件不好,不是每人都有新衣服穿的,但也要有个新气象,于是就有了‘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的顺口溜。”

去年春节,我回姥姥家过年。到了晚上七八点的时候,姥姥端出一盆和好的面,一大盆肉馅,一碗干面粉和一根擀面杖。“姥姥,这要干什么呢?”我问道。姥姥笑呵呵地回答:“包饺子呀,这可是我们北方的习俗。”

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晚,大家七手八脚地忙活起来了。姥爷揪面团,爸爸、姨夫、舅舅们擀面皮,妈妈、小姨、舅妈们包饺子。而我们小孩子呢,就在院子里眉开眼笑地跑着玩。舅妈包的饺子圆圆的,和元宝一样,而妈妈包的饺子呢,简直是四不像,有的煮在锅里,甚至漏了馅。姥姥趁着煮饺子的时候,给我们孩子们讲了关于饺子的由来。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所以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吃饺子,象征着来年有好运气,平平安安的。

过了几分钟后,姥姥把几盘热腾腾的饺子端了上来。我吃着饺子,又想着饺子的由来,觉得饺子更加好吃了,吃完饭,我们兄弟姐妹们轮流拜年,姥爷笑着给我们挨个发红包。欢笑声、祝福声、鞭炮声响彻云霄。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真希望天天过年!

篇九: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家乡地处太行山中麓,民风古朴,气韵敦厚。家乡的春节自然比不了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的繁复,北京的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家乡的春节要到除夕那一天才开始有年味儿,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向我们走来。

除夕到了,这一天白天主要是净院落,贴对联,挂灯笼。家乡讲究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只有等到女儿回了婆家,娘家才能贴春联,所以只有等送年货的姑姑走了,我们才能开始忙活。大人们贴对联,挂灯笼,我们小孩们则帮贴窗花,贴福字,和在春联上抹浆糊这些力所能及的活。中午要做面条吃,要多做一些,剩下的饭要放到过了年,叫“隔年饭”,代表年年有剩饭,岁岁有余粮。到了晚上包饺子,看春晚,放鞭炮,守岁。吃过年夜饭便开始边看春晚边包饺子,不知不觉中看春晚这一项活动也渐渐变成了一个习俗。零点整的时候,方圆百里鞭炮齐鸣,火光冲天,年味儿达到了高潮。在这个一夜连双岁的晚上,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聊着这一年的收获和经历,熬夜守岁。

正月七年级春节这天,早上天刚朦朦亮人们便穿上新衣服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祭祖先。晚辈要给长辈磕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匆匆吃过早饭,孩子们早早就跑出去拜年了。中午的时候还要一家人团聚吃一顿团圆饭,下午我们小辈就在一起玩,长辈们就聊聊天打牌。

八年级的时候,先是要记得给家中已故的长者扫墓。然后就是“拜丈人”,出嫁的女儿会携儿女,女婿准备丰厚的礼品,拜会自己的父母,是女子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鸣谢。

九年级初四不出门,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从这一天开始人们破除春节期间的一些禁忌,开始走亲访友。初五最重要的是“送五穷,迎财神”,这一天人们早早清扫春节制造的垃圾送出家门,迎接财神,准备初六开市贸易。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年节中最热闹的,吃元宵,挂花灯,放焰火,文艺踩节。黑芝麻馅元宵是我最爱的吃食,软软糯糯,香甜四溢。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县里都会组织各单位进行文艺汇演,汇演的队伍排满了一整条街,街道两边挤满了人,汇演从早上持续到下午,节目丰富多彩,极具地方特色,有赶旱船,踩高跷,各种表演形式应有尽有。华灯初上后,就该看灯展了,样式之多,举不胜举,有动物的,有生肖,有猜谜的……目不暇接,让人流连忘返。夜深以后,人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元宵节过完年也就过完了,大人上班,孩子上学。新的一年开始了。

篇十: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仅有很多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又有很多趣味十足的传统习俗。一起来看看我的家乡——太和县的春节习俗吧。

从腊月初旬开始,家乡的人们就开始为过春节忙碌起来了。腊八这天,家家户户不仅要熬腊八粥,还会兴致勃勃地去买牛肉,买回牛肉后切成小块撒盐腌制,每天还要翻一翻。这些牛肉大概腌制十天左右就可以拿出来泡一泡,然后煮熟食用了。可以说,家制牛肉这道菜是我们春节桌上的一道必备菜,色鲜味美,老少皆宜。谁家要是少了这家制牛肉,就会觉得少了很多年味。

腊八粥没喝几天,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小年”,这一天的重头戏就是“祭灶”。在这一天,人们从天一亮就开始对家里进行大扫除。他们不仅要把房间打扫干净,更重要的是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全部拿出来清洗干净,然后把厨房里的东西摆放整齐。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不允许有物品损坏的现象发生,因为这里面包含着祈求新年安康的愿望。“小年”这天,家人们也会尽可能的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家都很重视过“小年”,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期盼已久的太和的春节就真的快到了。

刚过完“小年”,大人小孩都走上街头,出入超市,为过大年做准备了。大人们会买很多鸡鸭鱼肉,买充满喜庆气氛的必备品:春联、红灯笼、窗花、花草等。小孩子会买很多美味的零食和各种玩意儿——风筝、电子花炮、魔卡等。

盼望着,盼望着,热闹的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红红的春联,窗上贴着喜庆的窗花。人人穿上新衣,喜笑颜开。晚上,每户人家都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这天最有趣的要属吃饺子了。大人们会把一枚硬币提前包在饺子里,大家都想吃到那个包有硬币的饺子。小孩儿吃到了,预示着学习进步、茁壮成长;大人们吃到了,预示着工作顺利,事业有成;老年人吃到了,预示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所以每个人都带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去吃饺子,都希望自己是那个幸运儿。晚饭后,一家人会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享受着精彩的节目带给大家的热闹与欢乐。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七年级了。大年七年级,家家都会拜年,人人相互祝福。这一天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每个孩子的脸上都乐开了花,因为他们会收到很多大大的红包。

太和的春节在人们的相互祝福声中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家家都会吃汤圆,观花灯。湿地公园的花灯花样繁多,样式新颖,惹得游人彻夜观望。

太和的春节在正月十六这天结束了。大人正常上班,小孩走进学校,大家都在快乐与祥和中向前奔跑着,美好的生活也在希望与拼搏中创造着。

篇十一: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香甜软糯的糯米被炸得金黄酥脆,咬上一口,脆中含糯,糯中含甜,满口溢香,回味无穷。

每临近春节,姥姥都会给我们炸许多糯米丸子。八年级回到姥姥家,准有一大盆糯米丸子等待着我。糯米丸子一般都是肉馅的,而姥姥总是做没有肉的甜糯米丸子,因为她知道我喜欢吃甜食。姥姥做糯米丸子的方法与众不同。她先把糯米蒸熟,然后放进许多白砂糖,搅拌均匀。再把米粒捣碎,最后用手把糯米团成球状,下油锅炸至外表金黄。

我在一旁看着,想像着它那软糯香甜的味道,馋的直流口水。不停地询问:“什么时候才好呀?”“做好了吗”“怎么还没好啊?”最后,在我的期待声中,糯米丸子上桌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糯米丸子,顾不得它烫手的热气,一口咬下。嗯——初入口中,有一层薄薄的外皮,先是香气扑鼻,又是口感酥脆。这还不足以称得上美味,好戏还在后面。糯米软软的在舌尖上,如睡去的婴儿一般,又有砂糖的甜香在口中回荡。慢慢,糯米与砂糖一起在舌尖上融化,我顿时被这种“神仙组合”征服了。每吃一个糯米丸子,就有不同的感受。有的极香,有的极酥,有的极糯,有的极甜。渐渐的,便陶醉其中。不出一会儿,一大盆糯米丸子便被我吃完了,但口中还有浅浅香甜,久久不能忘怀。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啊!

爸爸、妈妈、姥姥、姥爷也吃着糯米丸子,他们一边吃,一边聊,一边笑,十分欢乐。每人脸上都笑成了一朵花,像是被糯米丸子甜到了心里,忘记了一切忧愁烦恼。我想:愿所有人都如这糯米丸子,圆圆的没有棱角,甜甜的永远快乐。

糯米丸子,是新年的象征;是快乐的源泉;亦是亲人团圆时的亲切。

篇十二: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作者:张祖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说的正是春节的一番景象。

一年的最后一天正是除夕,关于除夕,有这么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个叫做“夕”的怪兽,它会在每年的最后一天来到村子里大搞破坏,还会吃小孩。村里的人都很害怕,直到有一个大孩子,他经过几次观察,发现了怪兽的弱点。他告诉大家:“怪兽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人们在那天之前会贴上红色的春联,在当天放爆竹。怪兽果然没有再来过了。

所以,人们把这一天称之为“除夕”,并且会在除夕之前贴好春联,在当天放鞭炮。

除夕的时候,我们还会包饺子。一般都是在奶奶家包。我先去买了馅,有许多猪肉、香菇、玉米、包菜、韭菜……开始包了!我们调好馅,买好了饺子皮,我拿起一块皮,放了馅,弄了点水在边上,一下就包好了,我包的又快又漂亮。饺子都包好,开始煮饺子,煮了十多分钟,出锅了!我每种馅的都吃了两个,我觉得包菜猪肉馅最好吃。

晚上,到了放烟花的时间了!鞭炮声接连不断,天上处处都是烟花露出的笑的像花朵儿的小脸。烟花的颜色真多,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什么颜色都有。

好一个热闹、喜庆的除夕!

篇十三: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的《元日》,每每我看到这首描写春节的诗,总会想到我的家乡——衡水,在春节时的风俗。

春节是我们家乡最有特色的节日,人们一般都是从年前开始忙碌起来的。

春节前,我们采购年货,大街上人山人海,超市里热闹非凡。人们都赶着买年货,各家各户都开始打扫房子,俗称“扫房”。

三十上午,爷爷带着我们几个小孩儿在大门上贴上红通通的春联,春联寓意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贴对联的同时,人们也在屋门上,墙壁上,大门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表达这种愿望,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明福气已到。大家还要挂上红红的灯笼。

三十下午,人们忙着做年夜饭,包饺子。包饺子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人们会包出各种各样的饺子,还会把洗干净的硬币放在里面,谁迟到,就预示着这个人在一年里财源滚滚,好运连连。人们在这一天会和漂泊在外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

到了晚上,大人们一起聊天看春晚,小孩儿们便会坐在一起玩耍。人们在这一天会熬个通宵,这就是“守岁”。到了晚上12点,到了放鞭炮的高潮,烟花如昙花一现,十分美丽,鞭炮声震耳欲聋……

大年七年级,人们都会早早的起床,吃上一顿饺子。这一天最高兴的就非小孩子们莫属了。小孩子们给长辈们拜年,收到许许多多的红包,买自己喜欢的玩意。

一对对吉祥喜庆的春联,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句句真挚暖心的祝福,这些是我家乡过春节的情景,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看看我们家乡春节的风俗吧!

篇十四: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知何时,家家户户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崭新的对联,随着爆竹的声响,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习俗,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所以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二十三日也是奶奶祭灶的日子,奶奶常说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快过年啰。这就是我最喜欢春节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春节放长假,我们小孩子还可以收到压岁钱。

春节前后,爸爸妈妈提着礼品去给亲戚拜年,我最乐意给我干爹拜年,因为他给的压岁钱最多。

在三十晚上,随着几声响彻云霄的礼炮,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大家都欢呼起来,小孩儿们结群结队地跑着边跑边放鞭炮,场面十分欢快。傍晚一阵喧嚣后,人群也就渐渐散去了。

虽然除夕的美好时光只有一天,但那美好的回忆却是我们难以忘记的,一家人相聚,晚辈给长辈们拜年,送上问候,送上祝福,长辈给晚辈送出祝福和关怀,亲戚朋友间相互祝福相互问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亲情与友善。

篇十五: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光送暖入屠苏。”一年里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那就是春节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就是春节的彩排了,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了新对联,小铺也开始买起了有关春节的杂物。家长也不闲着,把过年要用的物品准备充足,开始大扫除。

除夕在人们的忙碌中悄悄降临。这天晚上,家家都穿新衣服,做着诱人的美食,桌上摆着许多菜:鸡肉、牛肉、春卷……还有我最喜欢的饺子,看到这些美食,我的眼里直冒金光,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晚饭过后,我们便开始欣赏烟花,各式各样的都有:大的、小的、粉的、金的……络绎不绝,我的眼睛应接不暇。大约晚上十一点半左右,奶奶就拿出了一根长长的蜡烛,把它点燃,等蜡烛灭了,我们才去睡觉,这就是我们口中的“守岁”了。

大年七年级,人们都在休息,忙碌了好几天的人们,都在这天“理直气壮”的休息了。中午前,男人们拎着打包小包去拜年,女人则在家中待客,好不热闹。

如果说除夕的景色还不够美,那么元宵节这天绝对艳压群芳。传说有一个叫东方朔的人救了一个叫“元宵”的姑娘,但姑娘却不能和家人团聚,东方朔决定帮她,正月十五这天,让百姓进城观灯,在灯笼上写了元宵二字,这才得以让元宵和家人团聚。所以这天便被称为元宵节,又因为这天汤圆做的好,所以要在这天吃汤圆。

元宵这天的灯笼五花八门,有的是纱的,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画彩绘的。天终于要黑了,几千只灯笼霎时点亮,灯光照亮了天空,照亮了太湖。光亮如同白天,顿时欢呼声响成一片。灯笼在太湖中倒映了出来,人们拿出小灯笼转来转去,一个个如同一朵朵美丽的星花。灯笼一上一下就像一条游动的火龙。

一方寸土养育一方人。漾西这片土地养育了乐天豪爽,活泼开朗的漾西人,灌溉出丰富、多元的漾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