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小作文 国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英语作文 原创专区作文
当前位置:作文营 > 原创专区 > 精选

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通用15篇)

栏目: 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7.38K

篇一: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通用15篇)

过完年了,元宵节也过去了,非冠病毒影响了我们正常学习,大家都隔离在家不外出,不聚集。看着桌子上的一碗醉枣,颗颗饱满,颜色鲜红亮丽,散发着微微酒香,我就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名片,缓解一下紧张气氛。

说起我家乡保德县的名片,那就太多了,有糖麻叶、羊杂碎、碗托等。不过,响当当的是红枣。

春天,枣树上开满了米黄色的小花,它不像桃李花那般灿烂显眼,也不像牡丹玫瑰花那样雍容妩媚,它的花朵只有黄豆粒大小,花色于嫩黄中融入些淡绿。枣花的香味甜丝丝的,浓郁悠长,隔着小河就能闻到,吸引了成群的蜜蜂排队从远处飞来。我想起读过宋代王溥写枣花的诗:“枣花至小能结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又多枝”。

秋天到了,大红的枣儿成熟了。保德籍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村子里进发,去干嘛?去打枣子呀!

打枣这几天全村的人几乎都把门给锁上了,男女老少提着篮子扛着杆子,纷纷向枣林的大海里奔去。一棵棵枣树上基本都有青壮年男子在疯狂地摇着树枝,下面有人拿着竿子,在枣林里穿梭来往,敲打着那些还迟迟不愿离开枝头的红枣“顽固分子”。纷纷下落的枣子噼哩啪啦冰雹一样砸在人们头上身上,妇女孩子们躲闪着嬉笑着,手忙脚乱捡着枣儿。当人们累了就靠着枣树吃着枣儿拉家常休息一会儿。孩子们趁大人不注意就举起打枣杆当孙悟空的金箍棒嬉戏起来。

短暂的一天眨眼间就过去了。

收获的红枣吃法有很多种,醉着吃,蒸着吃或直接吃。蒸着吃最好吃,选取粒大饱满完好无损的红枣在温水中清洗干净,然后控干水分放在蒸笼中,将蒸笼安置在锅中加水烧开。中火蒸30分钟,揭开锅盖,蒸熟的枣红通通,紧绷绷,摸一摸,软绵绵,取一个用指甲轻轻一挑皮,放入口中,香甜软糯,回味无穷。蒸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保健、美容、驻颜的佳品。所以俗语云:一日三枣,百岁不老。

家乡的红枣虽然没有新疆的红枣个大味甜,但是它在我心中是独一无二的。希望大家多吃我家乡的红枣,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让病毒望而生畏,早日滚蛋!

篇二: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奶奶喜欢潮剧,常与院里的老人们一起唱潮剧。有时音乐一放,一晃便过了一个下午。那是午后的阳光透过树荫柔和地洒在阿伯阿婆们的脸上,照亮了他们因能唱出心中所想、舞出心中所动的笑容。

傍晚,我踏进院里找奶奶回家吃饭。可今天的大院,似乎有所不同,刚踏进巷口便听见院内阵阵欢声笑语。我心下好奇,快步迈进院门,原来是一群国小生,他们像七个小矮人般围着一个人,只不过那个人并非白雪公主,而是一位正在讲授潮剧知识的老伯。老伯一边摆着手,一边讲着要诀。那示范的动作简直像极了魔法教学现场,而等到老伯一扬手,再睁眼时,锣鼓即响。老伯慈祥的眼神变了,眼中映出的是一位通判,那凌厉的眼神把周围的孩子都吓了一跳。恰这时,阿婆带着柔情的乐曲入场,我仿佛瞧见一位娉婷的小姐,抚着袖子,站在桥上四处张望,寻找前来赴约的书生……

孩子们看着精湛的表演都入了戏,直到奶奶的一声鼓掌才将他们拉回现实。孩子们都争着向二老求教,我也入神的望着,忘了时间。

妹妹也寻了过来,却发现了正听老伯讲课的好伙伴。刚好下课,妹妹与她的伙伴一同走出院子,伙伴高兴地分享着今日所学,边走边比划着手势,妹妹也学着她的样子比划了遍。她们笑着走着,仿佛与院内每至午后阿伯阿婆们唱剧的身影重叠。

夕阳的余晖打在她们身上,光照耀着的似乎不只是她们的轮廓。我似乎在她们身上看见潮剧的传承。

仔细想想,我们当下流行的乐曲,是戏腔;热卖的周边,是脸谱面具;最受欢迎的游戏人物,头上戴的是京剧里的桂英冠。其实并不是潮剧落后了,而是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太深,年青一代还来不及品尝,便被当下的快餐文化所携走。而只有当我们将它重拾,那令我们引以为傲的潮剧,才会在声声潮腔中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老厝庭院瓜棚下,咿呀咿呀的潮腔荡漾了工夫茶的美好时光。巷口钩花的潮汕姿娘正把眼神伸向村口神秘的古榕,背着书包的小孩和腰着水布的丈夫永远是家的眼光。一声潮腔,这就是家乡的名片。

篇三: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我的老家在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委会上坦村,我童年里有一年的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村子四面环山,一条清清的小河从村边流过,“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正是上坦村的真实写照。就在十几年前,老家还是一个宁静的古村,村内有许多徽派古建筑,纵横交错的小巷均以青石铺成。这时的家乡长在深闺无人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

在我出生的那一年,村子的后山腰上机器轰鸣,来了一群筑路工人,原来杭瑞高速要从这经过。为了尽可能地不破坏家乡的生态,高速路设计者们便采用了打隧道、架高架的办法,这样巧妙的设计,把整个村子衬托得既古色古香又有现代气息,别有一番景致。现在回去,家乡多了一个路标,快到村子,便可远远望见在绿水青山之间,一排高架桥巍然耸立着,俨然成了家乡一张新的名片。

村子这几年名气大涨,许多人慕名而来,都想一睹由冯小刚执导、范冰冰主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拍摄地的风采。村口河边伫立着一颗千年古樟,电影里卖雪莲牛骨汤的镜头就是在这棵樟树下拍摄的。据村子里的老人们讲,这棵古樟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粗壮的树干大约要四、五个大人才能手拉手抱住。古樟有三根巨大的主枝,其中有一根横着向河面生长,树干和枝丫几乎覆盖了大半个河面。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就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爬到这根树干上,再跳到水里去,别提多有乐趣了!如今,在樟树旁开起了一家民宿,民宿的墙上留下了冯小刚导演挥笔提写的“雪莲牛骨汤”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里便成了婺源人的骄傲,更成了上坦村一张最亮的名片。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家乡在上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正朝着全域旅游发展的轨道向前稳步迈进。不仅村里的人纷纷摆起了小摊,卖起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老家还吸引了不少商家前来开发投资,这里先后开发了“雪莲情缘居”“廿九阶巷臻品民宿”和“明训别院·云水谣客栈”等精品民宿及美食馆等。家乡的名片越来越多,乘坐竹排在溪水中来一次“小小竹排画中游”或是在板凳桥上来个美美的造型留下美好的瞬间,都是你现在来我家乡旅游不错的选择。

我爱我的家乡,期待着家乡越变越美,拥有更多更亮眼的名片。

篇四: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曾于夏夜走过城门,为一腔豪迈驻足。

唱戏人以浓郁的夜色为幕,以锣鼓与二胡奏响西北的奔放。

不同诗情画意,退去一身奢华,秦腔亦是家乡长安的名片。

这些戏班是没有戏台的,他们总在城门处找到落脚处,便将家当依次陈列,以天为幕地为台,唱着一出出经典的剧目。城市的喧嚣不曾丝毫乱了他们的阵脚,有板有眼,声情并茂,腔音抑扬顿挫,满是乡音的印记。

高昂激烈、节奏急促便是秦腔最大的特点。

唱戏的老人先是韵足了气,声便不顾一切的挣脱开来,四散开去。那声音能使城楼上的花灯显出火样的鲜明,火样的温煦了。在人缝里挤着、挨着走,舒了情怀,心绪随着戏声飘荡,以致怦怦而内热了。

锣鼓起时,板胡响处很快便能牵引无数路人纯粹的向往。这是生在长安的人对秦腔深沉的迷恋,并不全因它土生土长的古音古意,还因唱戏人石破天惊的嘶吼能表达他们灵魂深处所渴望的强烈的震颤,又或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故土情。

现在于公园仍能寻见这样的戏班,听上一曲地道而随性自然的秦腔,但以夜色、以城墙砖瓦为幕的已然少见了。

秦腔这一戏种,若爱听,便爱得深沉;若不爱,听上一句也是摧残。大抵是听不懂的缘故,我曾一向觉得唱腔声里嘶吼是聒噪的。但一个夏季的耳濡目染已能听懂其中的几分火热,能逐渐接受了。或许,这就是秦腔的魅力,不似京剧婉转,不及黄梅深情,不若越剧悠长,它是西北独有的粗犷豪放,全是质朴自然的嗓音,似骄阳般火热。

也曾推开古朽的木板,为古老的戏台驻足。

这里的戏班不似街头随见的,每位唱戏人都有着明确的角色,化了精致的妆容,身着考究的戏服。虽布置的精细,但噪音一起,仍是地道的豪迈,地道的粗犷,仍是熟悉的气魄。尤其是花脸的唱腔,扯开嗓子便大声吼。

秦腔的苍劲总能带给人一种力量和希望,就像秦川人豁达的心境,那种独特的底蕴是只有领略过才能有所体会。秦腔以独特的魅力陶冶着长安人的心灵,以瑰丽的格调沉淀着长安人的心境,以其间的温情升华着长安人的性情,慢慢地温暖了我。

篇五: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2021,人人都说河南卫视找到了”流量密码”。

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凭借舞蹈《唐宫夜宴》爆火,一度成为各电视台中的”顶流”。后来又因为舞蹈《祈》、《龙门金刚》等频频出圈,这些一下子成了河南文化的名片。

作为一个土生长的河南人,我内心是相当惊叹的。要知道,在2021年以前,河南卫视收视率长年被排挤在25名以后,没有钱,买不起节目,更请不起明星。于是咱河南卫视就死嗑文化。去搜集数据,其实就不难发现,拥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好收视反响的节目基本都是文化类节目,比如《梨国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等等。河南卫视成了当时实打实的文化文卫视。我惊讶的是曾经河南卫视关于文化立台的论文有7645篇,但是没有一篇能把它送到大众面前。明明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加持,为何收视率还如此之低?为何还摆脱不了“老土””过时”的标签?

这曾经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可去年,河南卫视的爆火,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曹植的《洛神赋》里有这样一段文字:”余告之日,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在没有想到舞蹈《祈》之前,我以为这是不存在的,是神话。可看到后,我才真真体会到何为“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惊叹家乡河南还有如此独一无二的厚重文化名片。

那时,我才知道,河南卫视推出的节目背后都蕴含着某个故事。《兰陵王入阵曲》讲述了北齐名将兰陵王邙山之战以少胜多的故事。可惜的是,因被唐玄宗下诏书禁演,所以此曲在国内失传,流入日本。近几年才被找回,现在又被咱河南卫视传遍中国。谁看了不惊叹:这是“文艺复兴啊”?

玩文化,河南卫视没怕过谁,而将优秀的文创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河南卫视和工作人员绝对下了不少功夫。据说在拍摄舞蹈《祁》时,动作全部在水中完成。每五十秒换一次气,舞者和摄影师整整在水中泡了26个小时,才凝炼出令人惊叹的一分多钟,这样的精神谁看了不说一声“中!”?

河南卫视在搜狗百科上的简介上写着:“日益成为外界了解河南的重要窗口”。是的,河南卫视已经成了河南会说话的名片。

篇六: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何为家乡的名片,成为今晚我家的家庭圆桌会上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一家人为此各执一端,上演了一场嘴皮大战。

爸爸说:“乌江是家乡的名片。”

妈妈说:“空心李是家乡的名片。”

我说:“沙坨电站是家乡的名片。”

弟弟说:“黑叶猴是家乡的名片。”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沿乌江而居,自然是沿河人。乌江像一条龙一样,几乎穿越了全县绝大多数乡镇,荫庇着勤劳、善良的人们。解放前,红军几次强渡乌江,宛若飞夺泸定桥一般惊险悲壮。当年,贺龙饮马乌江,一再成为乌江的骄傲。而一年一度的端午乌江赛龙舟,更是沿河的狂欢。这样一条故乡河、母亲河,怎么不是家乡的名片呢?”爸爸激动地抢先说。

妈妈笑了笑,不甘示弱道:“沙子南庄的空心李,早些年就与青藤椅、山羊皮及辣椒粑,成为沿河的四大特产,远近闻名,畅销省内外。而这四大特产,高居第一的是空心李。如此说来,空心李自然是我们家乡的名片无疑了。”

我不服气地说:“我认为家乡的名片,当数沙坨电站了。作为一个县城,能拥有这样规模的大型电站,在全国是少有的。她的建成投产,解决了多少个地方的用电危机。作为沿河现代文明标志性建筑的她,难道不是家乡的一张名片吗?”

哪知,我话音刚落,弟弟就迫不及待地吵嚷了起来:

“哪个地方没有一两条河、几大特产和一个电站?照你们这样说的话,沿河还有稀罕玩意儿——烟火架哩,还有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哩,还有网上火得很的《我在乌江山峡等你》这首热歌哩,还有荣获国际金奖的《肉莲花》劲舞哩……难道它们也是沿河的名片?我看都不是。然而,黑叶猴却只有沿河等极个别地方有。全球仅有2000余只,而麻阳河却有700余只。可以说,她们是这个地球的孤本、孑遗,是我们的掌上明珠。我想,要推荐的话,黑叶猴才是沿河的名片。”

弟弟的一番话说得我们哑口无言,我们竟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喝起彩来。

就在这时,邻居张爷爷推门而入,笑着说道:“听你们一席话,胜我读十年书。但我倒是希望大家携起手来,把沿河的一所所学校,都办成一张张名片。这样,沿河就人杰地灵,让世人竖起大拇指夸赞了。”

篇七: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一提到我的家乡荣成,我的心中就不自觉的想起两个字:静和闹。

没错,就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组成了我那美丽的家乡……

所谓静,不只是表面上的安静,还有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静。走在宽广的街道上,耳边两侧不断拂过初秋的风,这风好像一瞬之间就带走了夏天带来的喧闹,烦躁,让人倍感舒适,仿佛徜徉在仙境中。或许走着走着,在转角处就会看到几棵结着诱人果实的无花果树。上面的果实有李子一般大,却又精致的像一个个诱人的绿色小灯笼,让人心生爱怜,不忍吃下它。若是狠一狠心,在底部开口处向上一掰,便露出了如红玉般的冒着诱人的甜香的果肉。小心翼翼的把皮一剥,再往嘴里一放,一股清甜涌入嘴中。这种甜不同于一般的甜,它是那种不带丝毫烟火气的甜,仿佛让人忘了尘世的纷嚣,身心感到无比愉悦,一切烦躁都会消失地荡然无存,只留下那淡淡的清香在口中,令人回味无穷。

若你对荣成的静还不满足,就来看看荣成的海和海草房吧。阳光和煦地照在沙滩上,海浪轻轻地拍抚着堤岸,一切都那么美好。沿岸的海草房被风一吹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村中男女都辛勤的劳作着,正如桃花源记中所记载的那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是,看似平静的村庄,其实也有一股闹得热流在涌动,这种闹不是令人烦躁的闹,而是令人振奋的——热闹。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鼓敲起来了,一群在村里名不见经传的后生,此时彻底觉醒了。他们忘情的敲打着,每一次的敲打都那么铿锵有力,两支鼓棒在他们手中像有了生命一般,随着他们的步伐旋转,跳跃,坚定有力。鼓声传到了其他的村庄,他们也都忘情地敲起来了。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海边都兴奋了起来,海草房上的海草也随着歌声兴奋地舞动,大海,沸腾了!这,就是渔家大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随着最后一声鼓声的落下,海边又恢复了平静,夕阳慢慢落下,取而代之的又是那种令人心醉的静……

动与静,旋转交替,交织组合,在不经意之间,成为了家乡靓丽的名片。

篇八: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孔令蔷

“中原第一古镇”是我家乡独一无二的名片。

社旗,的确算得上是一座古镇,古时商业繁荣,当时有72条街道,38个胡同,九门九寨。如今,当我走在社旗熙熙攘攘的小街上,脚下是平坦的青石板路,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高挂的大红灯笼,恍惚穿越到了古代,而且,似乎每一座房子都在向你诉说它的故事。社旗在古时叫“赊店”。它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东汉时期,王莽追刘秀,刘秀曾在此“赊旗访将,起师反莽”而得名。因为社旗还是“万里茶道”的重要中转站,所以有“中原第一古镇”的美称。

艾草是我的家乡最朴素的名片。

艾草有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等别称,一种菊种植物,艾叶在春天的时候,就吐出嫩绿的芽,到了夏天,一条直杆往上长,碧绿碧绿的叶片,一片叶子分成五个小片,小片当中又有五个齿,可以用来防蚊止痒。记得有一次夏天,我和奶奶去地里采菜,回来时奶奶发现我的腿上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大包。奶奶迅速的走出门,采了几片艾叶,然后跑到厨房拿艾叶放到锅里去煮了几分钟,不一会儿,奶奶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奶奶把艾叶和水倒进盆里,又急忙给我擦被蚊子叮的地方,擦过之后我感觉好多

胡辣汤是我的家乡最令人垂涎欲滴的名片。

社旗有许多小吃,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就是胡辣汤了。浓浓的香气下,入口有一种面面的面汤味,细细品尝这汤里面的肉片,津津有味地端起碗,大口的咽下那令人垂涎三尺的汤汁,尽管嗓子都辣了,还是不亦乐乎。虽然汤喝完了肚子饱了,但是胡辣汤的香辣,还是让我回味无穷。想来,它的命名也有一段传说,著名的清官于谦,出巡西山回来,经过郑州,由于舟车劳顿,加上公务缠身,重病不起,染上了伤风病,一直不见个好。一天晚上,他的随从给他买来了胡记的汤,掌柜的见是著名的于谦要吃,就放足了佐料,于谦吃过后感觉非常的香辣,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病就好了一半,于谦赏了胡记,并建议以胡记的胡字给它命名,从此,这汤便叫作胡辣汤。清朝时,权贵多满人,民间不多说“胡”字,这汤看起来成糊状,“糊”与“胡”同音,所以又有“糊辣汤”的叫法。

家乡的名片,已经贴上了最完美的图画,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也保留了最真挚的温度。

篇九: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有诗赞我的家乡曰:“光武御封中兴地,总理定名多荣光,不忘初心筑梦想,励志拼搏在启航。”看到这里,你一定十分好奇,这是什么风水宝地能够得到昔日的皇帝,今日的总理的重视,莫急莫急,待我细细道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便真实的映出了咱这里的美食——油茶。早晨,当你踏着青石砖来到那古色古香的斜街,走进早餐铺,你就会发现,不论你来得多么早,里面始终座无虚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但人们能为了一碗油茶,而在冬日的寒风里等待。经过漫长等待,油茶终于到了嘴边。搅动着上面一层金黄的油茶果子,混着汤,盛一勺放入嘴中,醇香味儿便散发出来,牙齿不敢有丝毫的咬合,生怕化了一般,肚子却又抗议起来。于是乎,越发觉得那漫长的等待有意义。一勺复一勺,停不下来。“鲜”、“香”、“醇”、“稠”招牌上的点评是真到位,可以与这里山峡会馆并称“辉煌壮丽,天下第一”——绝!

家乡的油茶是我儿时的牵挂,也是我家乡古镇的特色名片儿。更吸引人的是近几年来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当你坐在公交车上时,你可以像我一样,把脸贴在窗户上,望着外面洁净的蓝天,苍劲的松树,飘飞的红旗,汇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赊店古镇的建设,愈来愈繁华,这是家乡人用勤劳智慧结出的硕果。如今党的惠民政策多,随着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广大人民纷纷过上了更好的日子,人们可以在节日或闲散的时候数着新修的公路;坐上自家的小轿车出游;散步在家门口的公园里……享受着家乡日新月异的新发展,新变化。

漫步在家乡赊店古镇的特色商业街区,明清古建筑飞檐入云,老字号工艺品巧夺天工,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古戏台上锣鼓喧天……如同一张张洋溢着浓厚人文气息的文化名片,向每一位游客诉说着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家乡的名片是半古城半新城的,但不论是古还是新,他每一秒都是变化的,都是在向前大跨步地跃进。未来,我相信,我的家乡一定会为祖国母亲交出一张令她更满意的名片。

篇十: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湖南人喜辣,南方潮湿,湿气重,辣椒可是个去湿的好家伙。我的家乡,就在湖南中心那个并不起眼的小城市——娄底,那儿盛产辣椒。

小时,最爱吃的便是家乡的辣椒。我留念那种不普通的辣味,那是属于我童年的味道。

家里人懒,不愿常做辣椒,也只有等到过年,才会有兴致。其实工序并不繁杂,但却需要时间的磨炼以及长期不减的手艺。

做辣椒,定要采摘最新鲜的辣椒,最饱满的辣椒。将它铺在庭院前,置于太阳之下暴晒,时不时去给它“翻个身”。若天气真的好,在晴日的午后晒一两个星期即可成皮脆肉未干的辣椒。

炸辣椒,将晒过后的辣椒放入油锅中。本身晒干了的透出一种似黑非黑的暗红色,放入油锅中炸更增加了它的脆感。已脱去水分的暗红色外皮渐渐吸收着油的精华,脱去不起眼的红色外衣,露着闪着光的黄色衬衫。再撒上各种调料,刚出锅的辣椒与调料美妙相遇,发出“美滋滋”令人垂涎滴的声音。再配上一个镶有金边的菜盘,一个一个整齐的摆放,如同一个高贵的女玉卧在盘中用她最美丽的姿态去“诱使”你将她吞入腹中。

“不见其人,光闻其声”。用在辣椒上最好不过,“不见其形,光闻其香”。辣椒还未端出,你便能闻见从它身上远远跑来的香味,溢入鼻腔,沁入心田,甚是享受。

操起筷子一夹,轻轻一咬,又脆又酥的皮配上稍有肉感的心,一种难以言喻的酥爽感顿的开满你的口腔,再慢些,调料在嘴里渐渐散开,晕于口间的每个角落,那种似烧烤又非烧烤的味道配上辣籽的独特美味,化开了你的心。

思绪又被带回童年,那时,只要一有如此美味,就算吃得再撑也会不断的往碗里夹。一年也很少吃,也就自然把它当作最难得的佳肴。

现在,身处异乡,隔家也原远了,再想吃到熟悉的味道自然很遥远。每当面对学校难以下咽的饭菜,也在心里期盼何时能吃到记忆里的味道,儿时的佳肴。

家乡,最独特的是什么?只要能深深地勾住每个人的心,魂牵梦萦的思念,足矣,即便是一饭一蔬。我爱属于我童年的辣椒香,这必将成为最珍贵的一张名片。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道菜,它如同海水,广阔的包揽着我的童年时的欢乐,家的思念。这就好比一汪春水时刻漾在心田。

篇十一: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河南省南阳阳市,有一座小有名气的古城——社旗,古时候叫赊店。这儿是我的家乡。

位于县城西南是赊店老酒生态工业园区,它已成为社旗的一张新名片。园区占地面积很大。园内种满各类景观树木,一片巨大的人工湖,烟波浩渺,亭台楼榭,交相光辉映。

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喝赊店老酒,天长地久。社旗也因酒而闻名天下。赊店老酒生态工业园区的对外开放也是向人们展示赊店老酒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最好载体。

清清的湖水里锦鲤游戈、水面上倒影着古楼和远处的大厦,古今对比相映成趣。尤其到了周末假日,很多人都会来到这里休闲一番。大人带着小孩,年轻人带着老人。他们或是边走,边拍照;或是边欣赏美景,边品尝着各种特色小吃;或是边聊着趣闻,边逗着湖中的鱼儿……你看!湖中的九曲廊桥,汉白玉栏杆,远处的亭子,中国古建筑静雅的气韵油然而生。整个园区内,曲静通幽,各类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有中式的,有欧式的,有中西结合式的。远处那一弯拱桥,连接了岸边与湖中小岛。处身在这风景如画的景区里,虽不是江南,但胜似江南。好一派人在画中游啊!

家乡不仅有浓厚的酒文化,还有激励人奋进的红色文化。

家乡红色资源丰富。全县现存有1924年青台镇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遗址、1932年红三军苗店镇王十里战斗遗址、1932年红九军太和镇王六庄战斗遗址、1948年刘邓大军赊店镇彰新寨“高级干部会议”旧址、郝寨镇宛东战役主战场纪念馆、太和镇“洋楼”第二野战军后防医院、陈赓兵团庆祝赊店镇解放大会旧址等革命遗址30多处,遍布全县。这些红色景点不仅见证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血与火的革命战争、惊心动魄的地下革命斗争,而且使得家乡人浸染在革命老区的浓厚红色氛围中,耳濡目染,代代传承着红色基因,时时拼搏进取。

如今,这些红色景点已成为广大干群和青少年学生节假日短途游的重要去处,它是家乡最厚的名片。

我的家乡——社旗,它不仅因酒香而迷人,更因历史而厚重。热情好客的社旗人真诚欢迎四海宾朋来观游玩。

篇十二: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王锦程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家乡的变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色彩点染出家乡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我的家乡在南阳市的一个小县城,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代表我家乡的名片可多了,接下来听我给你细细道来!

在假山这里,有小型的瀑布,还有一条百米的长廊,光是站在一旁看就感觉非常壮观。还有一个拿着杯子的人,上面写着“酒祖”二字。这时我才想起社旗是个“酒乡”赊店老酒非常的出名。这儿还有一条很长的小吃街,做生意的小贩在街边摆摊,各种小吃摊的香味,吸引着在这里游玩的人们。令我记忆最深的是这里的一家烤鱼店非常好吃,在这儿吃饭的人坐在桌子旁,津津有味的吃烤鱼,入口的鱼肉在牙齿的咀嚼下被切成了两半,毫无保留的呈现出它内心的纯洁与美好。小贩对面前路过的人,热情地一边叫卖,一边不停地翻动着手中的鱼,哦,原来社旗的吃的也很多!

社旗最有名的当属山陕会馆,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各地能工巧匠汇聚在会馆工作,各展绝活,把北方建筑的雄浑壮观与南方建筑的严谨柔美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中国古建筑的经典之作,“辉煌壮丽天下第一”。山陕会馆内简直是无木不雕,无石不刻。整个会馆内石雕琳琅满目,雕刻的内容既有文学名著,又有民间传说,还有许多的生活场景等等。大坐殿廊檐两侧放置着斗大的雕“龙”、“虎”二字,据说还是慈禧太后的亲笔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让古镇历史文化重放异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从山陕会馆继续向东走,映入眼帘的是气势磅礴的美似“万里长城”的青砖堆砌成的“小长城”,顶上也铺着青砖,非常平坦,并且十分宽阔,好几个人也能并排着走过去。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击口,非常牢固。在这小城镇上,也能感受到类似万里长城的气魄,真是很壮观!

山水无情,却令人难以忘怀;草木无声,却让人寄情于此。心是热的,是滚的,手的温度一旦给予就能掌心化雪,滴滴晶莹。家乡的名片已贴上了最完美的图画,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也保留了最真挚的温度。

篇十三: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说起家乡普宁,对于常年异乡的我来说,令我怀念的东西真的太多了,无论是风景还是物产等等,即使我很久没回那儿,也总能记得那种熟悉的感觉。

作为一名吃货的我,当然是最沉迷于普宁的美食了!普宁的各种特产,简直是让人见了就口水如同瀑布直流啊!我最爱的便是普宁的牛肉丸和肠粉了。

今年寒假,我回到了久违的普宁。空气还是那样清新,经过了不断的发展,现在的普宁又更显得城市化了。

我刚一回到,又是迫不及待地回到美食街,果然,一到佳节,这儿又是人山人海,我则穿梭在人群中……

在耳边,是一家家餐馆中厨师在用锅铲翻炒敲打锅的声音,扑入鼻腔的,是各种美食混杂在一起的诱人香味……穿过一条又一条街的我,终于在众多招牌中看到了最耀眼的那一个——潮汕牛肉肠粉!我摸了摸早已经“打鼓”的肚子,“又是该饱餐一顿的世界了!”我兴奋的走进馆子里。

在厨房里,我又望见了熟悉的陈师傅在忙前忙后地做着佳肴,我跑到柜窗和他打了一声招呼,他亲切地对我笑了笑,“好久都没来了,还是老样子?”我点了点头,陈师傅果然了解我,明白我最爱吃的那道菜式。我也持着原来的习惯,在窗口仔细的看着他制作。

他熟练地舀起一大勺粉浆,倒入炊台里涂抹均匀,将炊台先伸回火候处。另一边又开始在碗里打了两个鸡蛋,下了香菜,按着我以前的口味,他还多下了几勺萝卜粒,将其快速搅拌后拉出炊台倒入,手法精巧地布开菜料,紧接着又塞入几片生菜,又推出炊台,经过五分钟的蒸炊,我已经闻到了那熟悉的香味,他将炊好的肠粉卷起来放入盘中,倒入一勺葱油。哇!真的太诱人了!我拿起筷子就赶紧品尝起来,那滚烫的粉团丝滑地在我的舌尖翻动,拌上一口葱油,浓纯的流过我的喉道。天哪!这个味道太熟悉了!简直是人间珍品啊!终于饱餐一顿!我满足地徜徉在美食节上,鼻尖间仿佛还有美食的香气在萦绕……

普宁,一座古老建筑和现代化结合在一起的小城市,而这儿的美食,就是美城普宁的一张独特的名片!我永远忘不了那渗藏着普宁优秀文化和普宁人民劳动成果的一道道佳肴!

篇十四: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沿岸的一座美丽小城——鄂州,这里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底蕴颇为丰富。要谈到可以代表我家乡的名片,首推鄂州的西山了。

羊肠小道,九曲连环。来到西山南麓的九曲岭上,映入眼帘的便是九曲亭。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政事清明,便过江兴攀西山,游山玩水。游玩之中,看到了长期失修且已荒废的九曲亭,便增其旧制,并留下了《武昌西山》一文,如今书在九曲亭中。后来,苏轼的弟弟苏辙听闻此事,为记录下这件事情写下了《武昌九曲亭记》,甚为广传,也书在九曲亭中。苏辙崇拜哥哥,而苏轼却被贬黄州,在这九曲亭中蕴含着多少的辛酸泪和多浓的兄弟情啊!

万籁俱寂,钟磬缭耳。来到西山古灵泉寺,信步徘徊,忽然眼前一亮,一座亭阁悄然出现在眼前,这便是松风阁。黄庭坚与朋友游玩西山时,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于是写下了《武昌松风阁》一诗,松风阁的名字由此而来。黄庭坚和苏轼一样,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过上了“老子平生,江南江北”的生活。黄庭坚知道苏轼被贬黄州后,也来到西山寻找苏轼的足迹,同时在诗中表达出对苏轼的担心。一亭一阁,一对兄弟,一对知音,多少泪水。

竹林静谧,忽闻笛声;曲径通幽,步入秀园。还未迈入秀园,就能听到热闹而又美妙的声音——水声,说话声,古筝声,笛声,琴声。走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池塘,这个池塘不大不小,正应了一个“秀”字。水中有鱼儿嬉戏,岸上有孩子嬉闹,相映成趣。秀园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竹林和长廊。夏天,坐在长廊里,听着老人讲着三国故事,还会有悠扬的笛声飘来,岂不美哉!

来到山顶,会看到一楼一亭,那楼摩云映日,巍峨挺秀,这便是武昌楼。登楼远眺西山风景尽收眼底,万里长江在山边淡然掠过,奔向远方,烟波浩淼,百舸争流,给人一种磅礴之感。日薄西山,江红天彤,云朵悄然飘过,晚风拂面,衣袂飘飘,所有烦恼被遗忘在脑后。乘兴归去,下楼来,却才发现中国当代大家郭沫若所题的“武昌楼”大字。

西山,这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却见证了鄂州的历史,反映出了鄂州人的生活习惯,是真真正正的鄂州名片。

篇十五:家乡的名片作文800字

“这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地方。松花江水,我童年的海洋……”每每听到这首《松花江》,我的心里都会翻起层层巨浪。

延绵温柔的松花江水,碧波盈盈,在不同的时令里,变换着不同的色彩。千百年来,松花江安然恬静地默默流淌,与青青的芦苇、绿绿的草地,在天地间舒展着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

如果非要递出一张名片的话,那么那奔流不息的松花江便是我家乡三站镇最闪亮的名片。

松花江满语为“松阿里乌拉”,汉译为“天河”,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分南北两源。北源发源于大兴安岭,南源发源于长白山。两源汇合后,向东北方向奔流,江面风景秀丽,水美鱼鲜,岸边土地肥沃,芳草丰茂。

松花江里的野生鱼种类特别多,“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可以说是远近闻名。在漫长的冬季,这些鱼体内的脂肪早已消耗殆尽,肉质不肥不腐,很多人会远道而来,品尝这里的开江鱼。

到了7月中旬,松花江进入丰水期,此时鱼的种类最全,肉质最肥。平时极难见到的鱼也纷纷出镜。到了秋天,泥鳅、黄鳝等又开始大量上市,且味道独特,价格低廉,深受家乡人喜爱。

因为松花江水水质清冽,两岸土质肥沃,这里盛产大豆、高粱、小米等耐寒的农作物。近20年来,家乡人民改进土质,引进优质水稻,每到秋季,这里又是稻浪翻滚,鱼米飘香,家乡的特产,已走出了国门,享誉海内外。

这一切,都是母亲河松花江给予我们的恩惠。尽管,松花江也曾因为历史和社会原因,遭受过化工等污染,致使水质极度下降,一些珍贵的鱼种遭到了灭绝的威胁,但县政府一直在倡导保护与改善松花江的水质,并为之付诸行动,养湖、休捕,拆除滩涂上的违法建筑,松花江的水质在渐渐好转,一些罕见的鱼种也逐渐增多。

现在,随着法制观念的转变和完善,人们的生活也逐渐走上正轨,松花江又恢复了以往的风姿,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载着家乡人民的梦想,滚滚向前。

“松花江水,静静地流淌。什么时候再让她,欢乐地歌唱?什么时候不辜负,母亲的善良……”又一次哼唱起这首歌,我要把家乡的这张名片,亮给世人,亮给世界,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它的魅力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