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小作文 国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英语作文 原创专区作文
当前位置:作文营 > 原创专区 > 精选

安塞腰鼓读后感(推荐6篇)作文

栏目: 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1.38W

篇一:安塞腰鼓读后感

安塞腰鼓读后感(推荐6篇)作文

生命的力量震天响

朱益含

读罢《安塞腰鼓》,我不仅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还了解到了黄土高原后生们的蓬勃生命力,领悟到了黄土高原独有的铿锵魅力。

“好一个安塞腰鼓!”满含激情的语调下,洋溢着安塞腰鼓的壮阔气势,那宏伟的场面是我久久不能忘记的,刘成章先生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笔尖刻下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画面。

当然,这一切感受绝不是一两个词语带来的。有“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的磅礴气势,有“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迈,多么火烈的舞哇”的雄浑场面,有“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的活跃氛围。分别通过比喻、排比、反复直抒胸臆,整齐有序,节奏感强,使安塞腰鼓的内涵不断加深,突出了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美,使作者的赞美之情不断的深化。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使鼓声的撞击力、穿透力、激发力都更具张力。那感觉,就似置身于沸腾的群舞中。这便是《安塞腰鼓》让我最为关注的语言表现力所带来的诗意美。

20世纪80年代,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比较贫穷落后,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刘成章先生就是在这时创作出的这篇恢宏的文坛巨作。人们没有丧失希望,安塞腰鼓便是他们最好的证明:宏大的气势、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宣泄着生命的激情。那,是从他们生命中奔腾而出的力量;那,是他们冲破束缚,摆脱羁绊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算不上什么,因为我们是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可以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出阳刚之美的独特,尽情张扬个性,去闯荡!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鸣”,新生活开始了,新希望出现了,振奋后,是寂静与旷远。

生活中,总要有一股冲劲。席慕蓉说:“生命,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不错的,痛快酣畅的人生就若一首诗。

篇二:安塞腰鼓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安塞腰鼓》一文。

读完后,我一时愣住了,因为此时的我热血沸腾,全身上下每一根筋都在不住跳动着,每一处血肉都被烈火烧灼着,我仿佛与安塞腰鼓融为一体,全身上下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爽”!

这篇文章的作者名叫刘成章,读了他的作品,我也仿佛忘情了,没命了,停不下来。他的文笔好像一团燃烧的烈火,使我们的心变得赤热了;他的文笔好像一场热火朝天的比赛,使我们激动……

文章先写了后生们的朴实,用了身后的高粱做意象,更加让读者们半信半疑,这样的人是否可以调出如炸雷一样的鼓声呢?更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更精彩地在后面呢!作者并没有用任何的过渡句,而是直接来描写表演时的场面,那尘土飞扬的场面上,有着走似巨熊,舞似银蛇,跳似脱免,吼似猛虎的后生们,更让读者们直接得体会到安塞腰鼓的快速、壮观、强盛。

真得是“好一个安塞腰鼓”啊!

其实,在前年暑假,我也有幸观赏到了真正的安塞腰鼓表演。刚看见这些皮肤黝黑的青年们时,我立即有些半信半疑了。可当他们开始表演时,我竟一时惊讶地合不住口,棒子上的流苏快如闪电,仿佛把天给遮住了,地面尘土飞扬,有的飞进了衣服里,有的飞进了头发里……我们却全然不顾,毕竟这大汗淋漓、神出鬼没的舞蹈,我们头一回见,里面更夹杂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啊,安塞腰鼓,真乃天下第一鼓啊!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篇《安塞腰鼓》啊!

篇三:安塞腰鼓读后感

李梦雨

这篇文章写的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安塞腰鼓,写出了这种表演的磅礴激荡、豪迈阳刚,表现了西北汉子粗犷朴实的独特美感,以及他们要冲破束缚,拥抱光明的美好愿望,字里行间丧达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的结构回环往复,“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将文章划分成了表演前、中、后三个部分,节奏由弱转强,再渐弱,前后的“静”愈体现出表演中的豪迈激昂,重点突出,结构井然。

从语句表现来看,为增强语言表现力,作者主要采用了三种方式:第一,多用排比句,如“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使人想起”,三个“容不得”等,形成语言渐强的节奏感,气势恢宏,感情热烈,如火一般,一靠近便燃起来了;第二,多用比喻句,如七段中的“石头”、“骤雨”、“狂风”、“火花”、“乱蛙”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安塞腰鼓表演时如生命沸腾、力量喷涌的情态,天马行空,极具表现力;第三,句式结构多用短句,使全文的节奏明快。如全文开头“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即简明扼要地对人物进行了展现,也写出了生命蓬勃热烈。短句末多用叹号,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叹与赞美。

文章的主题歌颂了生命的热烈豪迈,写出了人们要挣脱束缚、拥抱光明的力量,以及作者对黄土高原特殊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是一篇直接抒情散文,情感非常强烈。

篇四:安塞腰鼓读后感

谢彦泰

空气,大地甚至那百十个后生身后的高粱,

皆以肉眼不可见的频率,

振动着。

溢出丝丝声波的涟漪。

有风林火山之速,

亦有天雷地火之势。

不像南国水乡的大珠小珠落玉盘,

而是狂风骤雨激起千层浪;

没有未若柳絮因风而起的优然柔美,

却有北风卷地百草折的纷纷扬扬;

不求转轴拨弦三两声的间杂音韵,

只求专属这片苍茫黄土地的狂野呐喊!

这鼓面牵动着观众们的心脏,

每一次奋力搏动,

都引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在这从未草木葳蕤的黄土高原上,

迸发出如此大气磅礴的生命。

前一秒是出奇寂静,

下一霎,便是怒放了激情。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无穷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是人和声的交织辐射。

人,成了茫茫一片,

声,成了茫茫一片,

悠悠天地之间,

唯有这安塞腰鼓的响彻。

篇五:安塞腰鼓读后感

刘子祎

击鼓声,以震撼的节奏,激荡了祖国的万里疆土,沸腾了中华民族的千年血脉。安塞腰鼓以宏伟壮观的声响,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坚强伟大而生生不息的力量,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原始动力。

而在正面描写这种沸腾生命的力量前,作者用4段去极力渲染鼓响前宁静的气氛。那腰鼓更是“呆呆的”,“呆呆的”一词赋予了腰鼓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安静状态下的腰鼓,为下文描写安塞腰鼓的激昂蓄势。

直接描写中,清晰地表达出动态腰鼓的激昂。而直接描写部分可以分为3个部分,首先,将后生们对生命的激情熔于安塞腰鼓之中,展现了安塞腰鼓舞动时的恢宏激昂,打开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同时更突出安塞腰鼓如洪水猛兽般不可估量的气势。三个“多么”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安塞腰鼓三个不同的特点,以表现出其震撼人心的力量。三个“容不得”则揭示了安塞腰鼓极具感染力的特点,为它增添了迷人的光彩。第13段则独句成段,突出安塞腰鼓的豪放、火烈,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其次,通过反复刻画腰鼓的声音描写,极力地渲染出铿锵激昂的氛围。将山崖作为“牛皮鼓面”又运用多个拟声词,在听觉上对读者产成巨大冲击,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那雄壮的声响似乎就回荡在耳边。第16段将人心与鼓声揉杂在一起,产生一种共鸣,令安塞腰鼓的响声直击人心,久久不能停歇。

最后,词语运用灵活,注重动词的使用,“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三个动词,层层递进,真切地写出了听鼓人心中的感受,侧面表达出腰鼓所蕴含的力量之大。“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章中频繁出现,在结构上,成为全文的线索;在内容上,使作者对腰鼓的情感一步一步加深,直至上升到对生命的赞叹。

文章的最后部分,写鼓声嘎然而止的寂静,首尾呼应,以动衬静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却又不失思考的空间。

《安塞腰鼓》以诗一般,凝练而简洁的语言,谱写了一首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生命赞歌,那是对地方特色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民族诗性的礼赞。

篇六:安塞腰鼓读后感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茂腾腾”?它让我不解,也勾住我继续将《安塞腰鼓》读下去的心。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开篇,就用朴实的“高梁”来衬托“他们”那沉稳而安静的神情,看起来是那么舒缓。但是,“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又将那蓄势爆发的热烈完美地展现出来了。

此时的我,读着课文,的确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慢慢体会到了安塞腰鼓在表演过程中所迸发出来的力量之美和豪放气势!短短几段,就震撼着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

舞动的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我也跟着它“燥热了”,仿佛感受到了它舞动的节奏,听到了它舞动的鼓点,看到了它舞动的火花。它气势宏伟,像马鸣那么躁乱,像骤雨那么连贯,像闪电那么响亮。它就是一股劲,一股狠劲!束缚不了,羁绊不了,闭塞不了,尽情挥洒着它的磅礴力量,张扬着它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从低谷跃上高峰。“隆隆,隆隆,隆隆,……”让我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安塞腰鼓表演场面,让我感受到了一股气吞山河、震撼人心的力量!

安塞腰鼓,它象征着一种野性的美,它是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它释放着活力,它彰显着生命。它的鼓点,撼人魂魄,催人奋进,仿佛告诉我们要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去拼搏、去奋斗,去炫放青春!

我听见了,那远在黄土高原的腰鼓声!

我听见了,那年轻心脏有力的跳动声!

其听见了,那冲破一切的欢呼雀跃声!

我热烈赞美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我热烈赞美黄土高原的世代子民!他们虽吃穿普通,但却有着不屈、豪迈、强盛的生命力!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不要害怕,不要退缩,随着它的节奏,与后生们一起舞起来!绽放青春,绽放活力,绽放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