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小作文 国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英语作文 原创专区作文
当前位置:作文营 > 原创专区 > 精选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精选20篇)作文

栏目: 精选 / 发布于: / 人气:2.81W

篇一: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精选20篇)作文

邢凌雪

一层层无线电,牵动着大小人民的心。一阵阵欢呼,又似一阵阵宁静,是俯仰,也是敬佩。脸定心不平的端坐在屏幕前的你我,是否也为空中那一抹耀眼的中国红而感到自豪呢?

天宫课堂——一种独特而又趣味的教学,更是中国骄傲的证明。

千万个课堂共同凝视着讲解,中国少年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到宇航员的耳中,他们笑了——这是新一代少年雄起的证明!

“因为他们会更好。”

每一个人都抱着这样的信念,抱着祖国的荣誉,抱着未来的少年的成功,登上太空。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讲解,每一次细心的解答……在无形之中带着千万的学生迈步入了广袤的太空之中,浩瀚的星辰,每一点都是未来闪闪发光的少年;璀璨的星河,每一颗都是知识的结晶……没有刻板的教学,没有枯燥的板书,有的只有把心融入字里行间,倾泻而出的真情。

眼眶间无法落下的泪水,是他们作为儿女所拥有的情;真空下漂浮的水球,是他们作为老师所献出的“心”。他们是中国伟大的创先者,也是一群普通的孩子,以他们的方式传递着太空知识,贯彻着我们的斯文与梦想,共同遨游在那浩瀚的宇宙中。一抹鲜红的国旗挥动,在地面是无数少先队员的敬礼,在宇宙是中国人民代表所独有的自豪——那一抹鲜艳的红色流淌在整个世界,整个宇宙。“寄蜉蝣之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中国人民,做到了。一层层无线电,牵动着中国人民的骄傲,又仿佛在舞动着千万把红旗。既向世界发出了证明,又向宇宙发出了挑战——人类也许是不可战胜宇宙的存在,但,中国可以!

篇二: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毛鑫浩

3月23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天宫课堂”第二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天宫课堂”第二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天宫课堂”第二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天宫课堂”第二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篇三: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孔维宣

小时候,我梦到的是童话中天宫中的嫦娥和玉兔,慢慢长大后,我梦到的是飞机和火箭。今天,当看完三位航天员的太空授课后,我以后梦到的一定会是星辰和大海。“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上了又一堂生动有趣的太空实验课。在授课中,三位“太空教师”相互配合,向我们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的太空“冰雪”、液桥、水油分离以及太空抛物的实验,讲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授课期间,航天员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与交流,进行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天宫课堂”。每个实验我都看得津津有味,对实验场景啧啧称奇。在生活中我喜欢打羽毛球,每次羽毛球以优美的抛物线划过时,我从没想过在太空会是什么样子。今天,当我看到航天员王亚平做了一个简单有趣的试验:手里被抛出的冰墩墩以直线近似匀速飞出时,我禁不住连连称奇。液桥、水油分离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和现象,当从地球搬到太空时,却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航天员的讲解让我知道,实验的背后其实有着严谨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这些有趣的实验让我深入其中,不禁想探索更多的太空奥秘,这次的太空授课,激发了我们对太空的向往,对学习的喜爱,激励我们做未来太空探索的接班人。祖国繁荣昌盛,科技日新月异能上天入海,我知道这是科学家们的贡献,“少年强则国强”,我应该好好学习,扎实努力的学好知识,像科学家们一样去探索未来的星辰和大海。通过观看“天宫课堂”,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同学们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空事业的热情,进一步激励广大学生向着航天梦、强国梦,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担负起“强国有我”的使命。

篇四: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周炜雯

3月23日下午3:40,政和路国小全体师生准时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我们在湛蓝色的地球上也能清晰地见识到远在太空中的神舟十三号宇航员空间站中的实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太空冰雪”实验了。它实在是太有意思啦!看了这些实验,我不禁感叹太空的奥妙及科学的神奇!

在“冰雪实验”中,王亚平老师先是拿出一袋装有“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袋子,然后把里面的溶液挤了出来,那些溶液并没有落下来,而是漂浮在了空中,像极了一颗纯洁明亮的水晶球,美丽极了!然后王亚平老师又拿出了一根沾有“结晶核颗粒”的小木棍,“偷偷”碰了一下那个液体球,液体球“吓”坏了!趁着它正在“惊吓”中,结晶核颗粒顺势把它的液体稳定状态!那个液体球就毫不知情的变成了一个“冰球”,虽然它看上去是个“冰球”,但是它却是个冒牌货,因为它还有温度。哪有冰球是有温度的呢?所以,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冰球,而是一个长得像冰球的“热球”!这是为什么呢?王亚平老师给出了我们答案,原来是因为乙酸钠溶液在温度较高的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大,很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在这种溶液里只要有一丁点儿的结晶颗粒就能迅速打破它的稳定状态,结出大量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它才会成为“冒牌冰球”。

这个冰雪实验只是天宫课堂中有趣实验的冰山一角,我也想体验一下吃掉飘在空中的水珠是什么样的感觉。那该是多么有趣呀!但我现在的知识储备是根本没法带我飞上太空的,我现在需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多多锻炼身体,在不远的将来,我也能飞向太空,完成我的航天梦!

篇五: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程宇涵

“天宫课堂”第二课3月23日下午15:40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航天员王亚平在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的密切配合下进行授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航天员在轨演示了太空抛物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并介绍和展示了空间科学设施。

在这次天宫课堂中,地面的学生提了不少有趣的问题,比如航天员在空间站里用的是北京时间嘛?在太空看到的月亮与地球上有什么不同?太空里水能烧开嘛?这些问题航天员也都给同学们做了详细的解答。

航天员演示的实验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上太空了,还参演了太空抛物实验。这一实验演示了牛顿第一定律,在太空中抛物,并不会像地球上一样下落,而是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

水油分离实验:地球上的水和油因为密度不同,油浮在水面上,但是太空里处于微重力环境,静止状态下,水和油很均匀地混合在一起。那么如何能让太空里水和油也分离呢?答案是旋转起来,利用离心作用!航天员用绳子拴住瓶子进行旋转,水油分离了!

对这些实验现象我看后并不明白,爸爸却对我说,现在不明白没有关系,以后的物理学知识学习中会学到相关的知识点,老师还会详细讲述其中的原理。此时我把这些疑问牢记在心里,心想到时一定认真听讲,把这些知识点研究明白。

“天宫课堂”不光重新定义了科普课,拉近了青少年与载人航天的距离,也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梦,播下了奔向星辰大海的种子。另外,将科普课堂搬到太空,难度不言而喻。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就没有通信链路通畅、音视频信号稳定,太空授课也就无法实现“信号满格”。“天宫课堂”的背后是无数人的付出,体现的也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在这里我要向航天人致敬,也向梦想致敬!

篇六: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刘菁桓

今天是2022年3月23日,迎来了我最感兴趣的天宫课堂。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

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运载着神舟十三号飞船点火升空,搭载着3名航天员如利箭般刺破苍穹,飞向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之战”,青岛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护航技术支撑。

在天宫课堂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叔叔说的“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的效果最好”以后我一定这样照做。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这让我十分期待和无比的兴奋。

因为在小时候我也有一个航天之梦,所以我对航天很感兴趣,况且是能面对面的去看他们的直播。在观看直播时,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比如:“失重是否意味着重力消失”等等一些问题,主持人叔叔和航天员们都一一解答了。

三个航天员轮流解答我们的问题,非常有趣。在他们的身上让我看到了未来,更让我明确了我的梦想。也让我知道了,梦想是一片钥匙,她不能打开所有的锁,但却能够打开属于我们自己的锁。但有个问题,这片钥匙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打磨,打磨得更适合打开梦想的锁。没有经过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朋友,就让梦想雕琢我们的人生,就让梦想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吧!

如果想要放弃,请握紧手中的钥匙,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打开那把锁。

篇七: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袁仕堃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在2021年12月9日,我们班全体同学在杨老师的组织下,认真观看了“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组航天员瞿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早在2021年6月20日,王亚平老师就曾在“天宫一号”开展过基础物理实验。

虽然我们现在对于那些高深的航天技术,深邃的宇宙知识理解不了多少,但是这却激发了我探索知识宇宙的强烈兴趣。我们每天只能迎来一次日出,可在空间站的宇航员们却可以一天中迎来十六个日出,因为他们在神舟十三号飞船里,每九十分钟就可以绕地球一圈。

在这次“天宫课堂”,我们看到了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天地互动交流等。让我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老师的太空授课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所有青少年。谢谢宇航员,也同样谢谢大自然和宇宙馈赠的一切。

我想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梦想有一天月球上能插满中国的旗帜,我憧憬高科技能传遍全宇宙,我想象自己成为一名宇航员,搭乘宇宙飞船去探索深邃的太空,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八: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李姝默

夜晚的漫天星火,照亮了无垠的平原,照亮了随风轻摆的小草,照亮了一栋栋高楼,也照进了我的心。天空之外的太空,是辛苦的叔叔阿姨们的忙碌,是一个个新奇的奥秘,也是我们人民的一个个炽热的愿望。

仅仅一小时,说不上长短,却在今天为我又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太空,很多人听到这个词时并不愕然,像听到了蝉在夏日里长鸣似的,家家户户都知道。可真正去了解太空的人却又少之又少。看着屏幕上那奇怪的液体在触碰到管道的那一瞬间凝结,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是好奇,兴奋,还是激动?看着再平常不过的水凝结成水球漂浮在空中,顷刻又撑起了两块桥板,心里又是一阵五味杂陈。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或是懵懵懂懂,或是朦朦胧胧,我们都在缓慢而有序的前进着,而在这份懵懂与朦胧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默默守护我们的,便是这些无畏的”勇士们”了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史上有着不可度量的成就。在古代,我们的祖先也许从未想过来到天上,来到月球,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竟有如此厉害的科技。

从这次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在航空这方面的进步,也让我了解了火箭的结构和太空生活。太空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事,等着我们新一代祖国的加班人去发现。

篇九: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高艺珊

一堂太空课,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对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影响。航天科技能够强国,能够振国威,能够带来民族凝聚力,这话过去也许有些抽象,但是,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学演示,会由衷地感叹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进,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天宫课堂不仅给青少年演示了科学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其次是对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的影响。有趣的“太空授课”,让平时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起来,看得见摸得着,一滴水珠中蕴含着几多科学的原理,一次航天员称重,蕴含了简便的科技应用,不仅让青少年兴趣盎然,也让成人观众更加喜欢科学,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难解,航天科技最终是为生活科技化服务的,这对于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很有裨益。

第三是对航天科技改变生活的影响。航天科技中蕴含了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都会极大推动民用科技的发展,数字温度表、干吃面、尿不湿、心脏泵和补充液体等等无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结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经广泛栽培,服务于人类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没。

第四是对趣味教育的影响。相信看了这一堂“太空授课”,即使很不愿意学习科学知识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原来科学可以这样有趣,这样生动,这样实际,从水滴到失重的单摆运动,从陀螺的轴心运动规律到液体的张力和毛细现象等,如果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能够多些像“太空授课”这样的趣味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将学习科学知识从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够激发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科技事业,更会在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科学和科技永远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航天科技不仅壮国威,更关系我们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国梦脚踏实地,科技梦张力无限!

篇十: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路芸菡

随着我国科技日益发达,许多人们不敢想的事情,现在自己变成了现实。冲出地球,飞向太空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

就在今天下午,我与同学们在网上一同观看了直播课——天宫课堂。这是一节特别的课程,有神舟十三号乘组的三位伟大而杰出的三位宇航员老师:崔志刚老师,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这节课我们一共有四个实验,分别是: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和太空抛物实验。

其中我最好奇的就是太空“冰雪”实验和水油分离实验了。在太空“冰雪”实验中我们会用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在空中会形成一个液体球,用一根毛棒触碰一下,他就会变成一个小“冰球”,它虽说是“冰球”,但它摸起来却是热的。因为酸钠溶液在温度较高的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大,很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在水油分离实验中,王亚平老师手里拿了一个装有水和食用油的瓶子,水的密度大于食用油,所以在地面把两种液体混合后,等上一段时间,油会浮在的水上面,形成稳定现象。但在空间站里,镜还是像之前一样没有分开!虽然失重环境使水油无法分离,但是他们的物理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在非常快速的旋转时,可以实现失重状态下水油分离。

通在我意犹未尽的时候,这短短60分钟的天宫课堂即将结束,我只好满心不舍的退出课堂。过这次的课程,使我对太空的好奇又一次的加深。天河漫漫,纵使太空遥不可及,但浩瀚星空永远是地球无法取代的邻居,探索永无止境,未来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发现,掌握更多科学知识,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热爱学习,努力学习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去追求探索吧!

篇十一: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李洪杰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

篇十二: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贾乙木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浸入水中,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篇十三: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于浩霖

今天下午15:40在线上观看了天空课堂。

三位“太空教师”为大家展示了有趣的科学实验,同学们在地面上同时也进行了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王亚平航天员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着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复杂多变的,宇宙中许多奥秘值得探究,这就是科学的态度。

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冰雪”实验中,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水油分离试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了水油分层。航天员叶光富重点展示了空间科学实施,比如无容器实验机柜。“无容器”就是不用容器承载,使物体在悬空的状态下实现熔炼的过程。中国空间站的三个舱段舱内共布置了十多个实验柜,支持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广泛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研究。

看了这次天宫课堂里的“水桥实验”以及“太空抛物”等实验,不仅印证了我目前在书上所看到的物理知识,也让我对神秘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原来我们眼睛可以看见很多现象在离开地球后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正如课堂开始时所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不能永远的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一开始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便开始征服整个太阳系。

天空课堂不仅向我们传递了航天科学知识,激发了我们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而且让我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了宇宙的奥秘,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我们一定要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实现“中国梦”、“未来梦”而努力学习!加油!少年!

篇十四: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潘威旭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13分,搭载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三名航天员带着全体中国人的期望和祝福奔向苍穹,前往浩瀚的宇宙——中国太空之家。

发射时间虽然是在凌晨,单“圆满成功”的消息一出,互联网确是一片欢腾,无数网民等候着这一激动的时刻,为发射成功而新潮澎湃。

按照中国航天永不止步的发展速度,神州十三号也将实现多个“首次”:与核心舱实现径向交汇对接;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首次有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

此外,相比于神州十二号,神州十三号也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停靠中国空间站之后,届时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两艘货运飞船、一艘载人飞船共四个飞行器组合运行;而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也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而且,神州十三号飞行任务之后,将完成空间站任务标准载人飞船所以功能的全部在轨验证,完全具备支持我国空间站后序建造及运营需求,也标志这工程由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转入在轨建造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如网友所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天”,中国航天总是在不断超越,一点一点实现技术突破,以越来越快的频率在外太空刷新刻度。经历了几代人的拼搏奉献,我们今天已经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宇宙探索的重要”玩家“,而太空也将会有越来越从容、自信、温情、浪漫,越来越具有独特的中国韵味。

篇十五: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九天揽月,谈笑凯歌。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止步。身处太空,浩渺苍穹看似壮美辽阔,实际却无时不挑战着航天员的心理和生理极限,他们面临和经历着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他们却挑起科普重担,为我们设计、讲解了有趣的空中课堂,让深奥的天文、物理知识在他们的讲解下变得妙趣横生、通俗易懂。

这堂课,航天员为我们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还通过液桥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以及失重环境下水油分离现象会消失等等,令人叹为观止。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也出现在太空课堂中。王亚平将“冰墩墩”吉祥物抛出,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掉落,而是保持原有运动状态,沿着原来的运动方向“飞”了出去。这是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最直观的体现。

“天宫课堂”不仅向我们传递了科学知识,也向我们展现了中国航天的科技实力和科研精神。运载空间站入轨的长征五号火箭,曾因发射失利历经了900余日的“归零”工作,裂缝、振动、振喘,细小之处却牵动长五全身上下。故障它在那里,但又不在那里,焦灼,无力。且笑当年我也曾尝试探求失利之因,奈何飞控数据姑且得出发动机故障的结论,只得作罢。未曾预料,毫厘之间的一道裂缝,却能将成功与失败远隔万里。失利,归零,复飞……

因为中国航天所做的一切,穹宇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当航天员们穿越“天宫”与我们交谈时,这激励我们加倍努力,为地球带来和平与宁静。这是中国的“土星五号”,这也是中国的“阿波罗计划”。

岭上松如旗,抉疏铁石姿。这已不仅是“我们的征途”,也是我们的征途。

篇十六: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刘奕澄

浩瀚的太空中,地球大气层外,在中国首个空间站里,第二次“天宫课堂”开课了。这一次,还是由神州十三号乘组三位老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我们展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等六个有趣的实验,我的内心激动不已。

我最喜欢的莫属于神秘而简单的“液桥分离实验”。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由于水表面的张力作用,当两个水球融为一体时,将玻璃板拉开,两个水球会拉出5-13厘米长的液“桥”。要知道在地球上,只能拉出毫米级的长度,就是用高电压,也不会超过三厘米。多么神奇的宇宙太空!多么奇妙的科学世界啊!

看完之后,我一遍又一遍回想着一个个有趣的实验,我知道这些背后,有着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们的不懈探索。“如同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比别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来追赶。”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说的一句话。虽然,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晚了将近20年。但我们后来居上,让世界为之瞠目:“嫦娥”首次软着陆、传回首张月球背面的照片等意义重大的事件……从追赶到超越,我们已经傲然屹立与航天强国之列。

苏轼云:“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就拿农村出生、淳朴的王亚平老师来说吧,她整日跟着辛勤劳作的父母在农田里长大,培养了她踏实、坚韧不拔的品质,这让她在每天的艰苦训练中,永不言败。我也要向她一样,锲而不舍,永不言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未来在我们手中,只有好好学习,坚持锻炼身体,才能把握未来,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繁荣富强。

篇十七: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高清妍

太空奥秘,无穷无尽

宇宙真是太奇妙了!在那里,有璀璨的星河,有烈火般的太阳,还有神秘的黑洞……随着人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宇航员们乘坐火箭飞到了一望无际的太空,开始探索宇宙,遨游天际。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三位宇航员老师为我们准备的“天宫课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

这次“天宫课堂”主要分为实验环节、空间科学设施的介绍和展示环节、天地互动环节。在实验环节里,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四个有趣的实验,它们分别是: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和太空抛物实验。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就要数太空“冰雪”实验了,这一幕仿佛发生在魔法世界:透明的液球飘在半空中,王亚平老师用一根小棍点在液球上,球体瞬间开始“结冰”,仅仅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一个通体雪白的“冰球”,而且,这枚冰球摸起来还是温热的呢!看到这里,我惊讶得目瞪口呆,心想,这也太神奇了吧,液球居然变成了“冰球”,这是什么魔法呀?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继续往下看,听了解释,我才明白:原来,这个“冰雪”实验是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核、结晶的过程,过程中会释放热量。这个实验的“玄机”就在于小棍上占有晶体粉末,为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提供了凝结核,进而析出三水合乙酸钠晶体。知道了原因,我惊叹不已: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小实验背后还藏着这么多的奥秘啊!

上完这堂课,我惊叹于科学的范围之大,赞叹于宇宙的奥秘之多。这堂不同寻常的课,不仅使我了解了许多知识,还让我见到了许多空间科学设施。上了这堂课,真是让我受益无穷。正如翟志刚老师的寄语:“祖国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那让我们努力学习知识,绽放属于自己的未来之花吧!

篇十八: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周喆骅

啊!宇宙可真是太奇妙了,在太空船里,既可以看到宇航员的自由娱乐,也可以看到在显微镜下一个个好似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又好似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萤火虫闪烁着朦朦的微光在飞行。晚上舒舒服服的睡在睡袋里面,可以看到一颗颗在空中明亮宝石似的星星,也可以看到深黑色的天空里镶着他们日夜想念的星球——故乡地球。

今天下午让我满怀期待的“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了,“太空教师”翟志刚老师、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又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三位老师相互配合,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让我充满了向往。

在地面上,水和油会自然分层,油在上水在下,然而在空间站却大不相同。水油分离实验中,王亚平老师手持装有水和油的透明瓶子摇晃后,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而是混在一起。如何才能将水油分离开来?叶光富老师揭晓了答案,只见他快速旋转瓶子,充当“人工离心机”,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瓶子里的水、油成功实现分层。

在太空抛物实验中,新晋“顶流”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惊喜亮相,充当“助教”。只见王亚平老师将吉祥物冰墩墩轻轻抛出,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掉落,而是沿着原来抛出的方向匀速前进。这是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最直观的体现,生动演示了天地抛物之间的区别。

“天宫课堂”的每一次授课都让我惊喜不已,我期待着能像三位老师一样,将来也有机会能到太空去探索。

篇十九: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严宗鑫

古时候,人们认为天上有一座宫殿,叫做——天宫,而现在,有三名宇航员叔叔(阿姨)在“天宫”做客,还利用科技网络在天宫里为地球上的小朋友做科学实验呢!

这个“天宫”其实就是在无边际宇宙中的天宫空间站,空间站内有三名宇航员老师进行授课,为大家讲解科学知识,做各种实验。

首先,进行的是“热冰球”实验,一名宇航员拿出去一个装有特殊液体的袋子,给袋子插入一根吸管,小心翼翼地挤压着袋子,插入袋子的吸管内就涌出了一个直径约三厘米的小水球浮在了空中,宇航员放下袋子,拿出一个奇怪的东西,轻轻地碰了几下水球,一刹那,水球就变成了外貌看似冰球模样的热球体,真是太神奇了。

接着宇航员老师又拿出两块透明玻璃板,每个版面上都滴了一些饮用水,接下来宇航员把两块玻璃板水珠融合在一起,在慢慢的打开,就变成了一座水桥,然后宇航员老师放下玻璃板,拿出一个小瓶子,小瓶子里面装有油和水,然后使劲的摇动小瓶子,要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油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很难分离开来,然而再太空中油和水居然融合在一起了。在一阵冥思苦想后,得出了答案,就是利用一个向心力的原理,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高出很多,在经过大力,迅速一定时间的旋转后,水和油在太空中渐渐的分离开。

最后宇航员老师又给大家演示了太空热物体不会下落,而是沿着一个方向运动,在同学们的疑惑下,在经过宇航员一番讲解,太空中没有“风”吹,没有“人”去推,航天器为什么还会自己“开小差”呢?其实,由于太空中的不均匀的引力、残留的大气和空间微小颗粒的碰撞,都会使航天器处于不稳定状态等等。在经过宇航员的一番讲解,这期的天宫课堂也接近尾声。

期待下期的天宫课堂早点到来,让我们小朋友与宇航员叔叔、阿姨一起去探索太空的秘密。

篇二十: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600字

刘堂香

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今天,我们迎来了第二次的“太空授课”,可谓是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而这一场特殊的课程到底蕴含着什么神奇的太空上的反应呢?就让我们跟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一起去探索太空吧!

这次,他们为了拉进青少年与载人航天的距离,点燃孩子们的科学梦,不光重新定义了科普课,另外还将科普课搬到太空。老师们在“天宫课堂”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这几个内容1。太空“冰雪”实验;2。液桥演示实验;3。水油分离实验;4。太空抛物实验;5。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6。天地互动环节。看到这一次次神奇的反应,我不禁叹为观止。就如,我们最常见的液体,大家都知道,液体是流动性的,更本不存在定性。但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太空做不到的,往往在太空上王亚平老师便就与我们展示了液桥,她先用两个透明的液桥板,然后用他们平时和的饮用水,倒在液桥板上,就成了两个水球,先在你可能觉得这有什么好稀奇的,觉得在地球你也可以同样做到,但只见王亚平老师将液桥板立了起来,两个水球无动于衷,仿佛就成了两个固体水球,她渐渐将两个液桥板距离拉近,一下就成了一座液桥!

点水成冰实验啊,更加激发我对太空的向往,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学演示,我不禁由衷的感叹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进,渐渐地,民族自豪感伴着老师的介绍油然而生,我想面对如此有趣神奇的太空,谁能不动心呢?谁能不会有一个“科学梦”呢?同时,我也要向太空上的宇航员表示崇高的敬意,我深知,他们在太空上向我们演示介绍,是困难重重的,但是,他们将枯燥乏味的太空课程用自己的实验和与同学们的互动,大大增加的课堂的趣味性,无形中我的心中也悄悄的播种了科学的种子……科技梦张力无限!